[1] |
阿图尔·博汗格瓦, 希尔皮·斯利瓦斯塔瓦, 于晓娜, 等. 藜麦生产与应用6植物学特性[C]// 中国作物学会.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13.
|
[2] |
迪迪埃·巴齐乐, 弗朗西斯科·富恩特斯, 安琪·穆希卡, 等. 藜麦生产与应用2驯化和栽培史[C]// 中国作物学会.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17.
|
[3] |
阿图尔·博汗格瓦, 希尔皮·斯利瓦斯塔瓦, 于晓娜, 等. 藜麦生产与应用12化学特性[C]// 中国作物学会.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27.
|
[4] |
王黎明, 马宁, 李颂, 等. 藜麦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前景[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35(1):381-384,389.
|
[5] |
王启明, 张继刚, 郭仕平, 等. 藜麦营养功能与开发利用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17):340-346,354.
|
[6] |
顾娴, 黄杰, 魏玉明, 等. 藜麦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0):201-204.
|
[7] |
王晨静, 赵习武, 陆国权, 等. 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2):296-301.
|
[8] |
魏爱春, 杨修仕, 么杨, 等. 藜麦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5, 36(15):272-276.
|
[9] |
阿图尔·博汗格瓦, 希尔皮·斯利瓦斯塔瓦, 于晓娜, 等. 藜麦生产与应用3分布[C]// 中国作物学会.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12.
|
[10] |
贡布扎西, 旺姆. 南美藜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西藏科技, 1995(4):19-22.
|
[11] |
贡布扎西, 旺姆, 张崇玺, 等. 南美藜在西藏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1994, 3(4):81-86.
|
[12] |
任贵兴, 杨修仕, 么杨. 中国藜麦产业现状[J]. 作物杂志, 2015(5):1-5.
|
[13] |
郑天翔, 雷玉明, 王红娟, 等. 2个藜麦品种在张掖市甘州区试种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 2019(4):41-43.
|
[14] |
李甲平, 张可心. 正宁藜麦栽植的农业气候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4):113-117.
|
[15] |
任永峰, 梅丽, 杨亚东, 等. 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 26(5):643-656.
|
[16] |
梅丽, 石春梅, 周吉红, 等. 北京浅山区藜麦不同播期避灾丰产及景观效应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36):26-32.
|
[17] |
马成. 陇中黄土高原藜麦不同播期对比试验报告[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5):42-43,48.
|
[18] |
刘瑞芳, 贠超, 刘庆生, 等. 安阳地区藜麦种植常见问题探讨[J]. 中国种业, 2015(3):36-37.
|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南方地区耕地土壤肥力诊断与评价 NY/T 1749—2009[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
[20] |
杨发荣. 藜麦新品种陇藜1号的选育及应用前景[J]. 甘肃农业科技, 2015(12):1-5.
|
[21] |
翟西均. 藜麦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与标准[J]. 中国种业, 2016(5):25-26.
|
[22] |
王艳青, 李春花, 卢文洁, 等. 135份国外藜麦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 19(5):887-894.
|
[23] |
宋娇, 姚有华, 刘洋, 等. 6个藜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5(6):6-10.
|
[24] |
吕树鸣, 莫庆忠, 邹盘龙, 等. 5个藜麦品种(系)在六盘水地区的适应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46(7):15-17.
|
[25] |
梅丽, 郭自军, 王立臣, 等. 15份藜麦资源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评价[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24(9):27-36.
|
[26] |
刘水华, 于徐根, 徐桂花, 等. 藜麦在江西南昌的适应性与生产性能初步评价[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19,(3):27-29.
|
[27] |
雷玉红, 李海凤, 颜亮东, 等. 格尔木地区藜麦种植的气象条件适应性分析[J]. 青海科技, 2019, 26(2):58-64.
|
[28] |
姚庆, 秦培友, 苗昊翠, 等. PEG模拟干旱胁迫下藜麦萌发期抗旱性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56(9):1588-1596.
|
[29] |
宿婧, 史晓晶, 梁彬, 等. 干旱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 34(6):928-932.
|
[30] |
刘文瑜, 杨发荣, 黄杰, 等. 干旱胁迫对藜麦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37(4):171-177.
|
[31] |
刘敏国, 杨倩, 杨梅, 等. 藜麦的饲用潜力及适应性[J]. 草业科学, 2017, 34(6):1264-1271.
|
[32] |
陈富, 权小兵, 张小静, 等. 肥料配施对藜麦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8(10):65-68.
|
[33] |
张建青, 李猛. 不同施肥水平对藜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技推广, 2018, 34(4):5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