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云双, 曾亚文, 闵康, 等. 藜麦功能成分综合研究与利用[J]. 生物技术进展, 2015, 5(5):340-346.
|
[2] |
王晨静, 赵习武, 陆国权, 等. 藜麦特性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4, 31(2):296-301.
|
[3] |
迪迪埃·巴齐乐, 弗朗西斯科·富恩特斯, 安琪·穆希卡, 等. 藜麦生产与应用 2驯化和种植史[G]//中国作物学会.藜麦生产与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17.
|
[4] |
阿图尔·博汗格瓦, 希尔皮·斯利瓦斯塔瓦, 于晓娜, 等. 藜麦生产与应用 12化学特性[G]//中国作物学会.藜麦生产与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 27.
|
[5] |
王黎明, 马宁, 李颂, 等. 藜麦的营养价值及其应用前景[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35(1):381-384,389.
|
[6] |
王启明, 张继刚, 郭仕平, 等. 藜麦营养功能与开发利用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40(17):340-346,354.
|
[7] |
顾娴, 黄杰, 魏玉明, 等. 藜麦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30):201-204.
|
[8] |
郑天翔, 雷玉明, 王红娟, 等. 2个藜麦品种在张掖市甘州区试种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 2019(4):41-43.
|
[9] |
何斌, 刘文瑜, 王旺田, 等. 不同品种藜麦苗期对海拔变化的生理响应[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18(8):2702-2712.
|
[10] |
刘文瑜, 李健荣, 黄杰, 等. 海拔对藜麦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8(9):17-21.
|
[11] |
环秀菊, 孔治有, 张慧, 等. 海拔和播期对藜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33(2):258-262.
|
[12] |
胡一波. 藜麦品质性状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7.
|
[13] |
陈奕浪, 范道付, 吴应齐, 等. 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8):1492-1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