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一格, 王海燕, 郑永林, 等.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方法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1): 25-33.
|
[2] |
马恩朴, 蔡建明, 林静, 等. 近30年中国农业源氮磷排放的格局特征与水环境影响[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3): 752-770.
|
[3] |
陈勇. 陕西省农业非点源污染评价与控制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
[4] |
王琼. 基于SWAT模型的小清河流域氮磷污染负荷核算及总量控制[D]. 烟台: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2015.
|
[5] |
曹宁, 曲东, 陈新平, 等. 东北地区农田土壤氮、磷平衡及其对面源污染的贡献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7): 127-133.
|
[6] |
李秀芬, 朱金兆, 顾晓君, 等.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4): 81-84.
|
[7] |
张维理, 冀宏杰, KOLBE H, 等.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 Ⅱ.欧美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控制[J]. 中国农业科学, 2004, 37(7): 1018-1025.
|
[8] |
宋玉芝, 张艳娜, 黄晓峰, 等. 湿地植物对农业面源磷污染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7): 5-8.
|
[9] |
OLLI G, DARRACQ A, DESTOUNI G. Field study of phosphorous transport and retention in drainage reaches[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9, 365(1/2): 46-55.
|
[10] |
DELGADO J A, BERRY J K. Advances in precision conservation[M]// Advances in Agronomy. Amsterdam: Elsevier, 2008: 1-44.
|
[11] |
李义松, 陈昱晗. 转型背景下我国农业面源水污染防治立法实施路径[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3): 441-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