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幸龙, 李炜, 张莉, 等. 云南不同生态区烟叶主要品质性状差异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20, 41(3): 77-82.
|
[2] |
杜坚, 王珂清, 张建强, 等. 我国不同生态区云烟87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风格差异[J]. 中国烟草科学, 2018, 39(2): 96-102.
|
[3] |
韩锦峰, 袁秀秀, 谢晓辉, 等.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烟叶化学品质的差异[J]. 中国烟草学报, 2016, 22(5): 70-78.
|
[4] |
王世沛, 温圣贤. 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品质关系概述[J]. 作物研究, 2012, 26(S1): 139-141.
|
[5] |
张艳艳, 代琛, 赵百英, 等. 沂蒙丘陵生态区烤烟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38(22): 145-150.
|
[6] |
潘义宏, 李佳佳, 蒋美红, 等. 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与其感官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43(10): 384-388.
|
[7] |
薛超群, 尹启生, 王信民, 等. 模糊综合评判在化学成分评价烟叶可用性中的应用[J]. 烟草科技, 2007, 40(4): 62-64.
|
[8] |
刘耀曾, 陆成汉, 黎钜鲇. 模糊数学应用于急腹症诊断的初步探索[J]. 河南医药, 1984, 4(4): 220-222.
|
[9] |
肖协忠. 烟草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
|
[10] |
刘鹏飞, 丁松爽, 田斌强, 等. 烟草化学与品质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农技服务, 2013, 30(1): 94-95.
|
[11] |
龚元圣, 王晓春, 陈贤. 标准差权重法在番茄果实商品性状评价上的应用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1): 13600-13602.
|
[12] |
张红涛, 毛罕平. 四种客观权重确定方法在粮虫可拓分类中的应用比较[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 132-136.
|
[13] |
胡雪琼, 王树会, 邓建华, 等. 云南省与津巴布韦烤烟种植气候相似性的精细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2): 262-266, 278.
|
[14] |
王刘胜, 马戎. 浓香型产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与风格品质特色及其关系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 2013, 34(5): 28-32.
|
[15] |
罗登山, 王兵, 乔学义. 《全国烤烟烟叶香型风格区划》解析[J]. 中国烟草学报, 2019, 25(4): 1-9.
|
[16] |
杨德海, 赵伟金, 谢益燕, 等. 大理州植烟土壤理化性状与烟叶化学成分相关性分析[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1): 97-103.
|
[17] |
薛红芬, 胡魏耀, 王娟, 等. 云南不同烟区红大烟叶外观质量及物理特性的区域特色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13): 7681-7683, 7721.
|
[18] |
汪丽, 刘雷, 杨文钰, 等. 种植密度与施钾量对烤烟品质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 2007, 22(S1): 106-110.
|
[19] |
毛君杰, 肖谋良, 陈香碧, 等. 喀斯特有机烟区不同施肥模式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关系[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1): 111-117.
|
[20] |
关广晟, 屠乃美, 朱英华, 等. 氮、钾营养对烟草质量影响研究进展[J]. 作物研究, 2006, 20(5): 475-481.
|
[21] |
赵唯琦, 桑应华, 黄泽坤, 等. 不同打顶时期对烤烟及其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12):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