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玉翠. 黄精种子的萌发特性及生理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
[2] |
王剑龙, 常晖, 周仔莉, 等. 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发育解剖学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33(8): 1584-1588.
|
[3] |
王占红, 蒋花, 王瑾, 等. 不同沙藏处理对黄精种子内贮藏物质及萌发的影响[J]. 种子, 2012, 31(2): 91-93.
|
[4] |
ROSS J D. Seeds: physiology of development and germination[J]. Phytochemistry, 1995, 38(6): 1551.
|
[5] |
王彦波, 鲜开梅, 张永华, 等. 赤霉素的应用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 2007(6): 74-75.
|
[6] |
朱伍凤, 王剑龙, 常辉, 等. 黄精种子破眠技术研究[J]. 种子, 2013, 32(4): 13-16, 19.
|
[7] |
郑彩霞, 高荣孚. 脱落酸和内源抑制物对洋白蜡种子休眠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1, 13(4): 39-46.
|
[8] |
邹国林, 齐常明. 果实保湿浸种变温方法处理杜松种子[J]. 北方园艺, 1997(2): 65.
|
[9] |
薛晨阳. 黄精种子萌发及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D]. 长春: 吉林农业大学, 2020.
|
[10] |
薛晨阳, 杨世海. 低温层积处理对黄精种子生理变化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3): 724-726.
|
[11] |
杨发建, 王洪云, 张尹. 滇黄精种子繁育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22, 42(22): 57-60.
|
[12] |
薛乾鑫, 尹鑫, 李昂, 等. 黄精种子破眠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21(3): 160-163.
|
[13] |
飞兴文, 杨淑艳, 马文彬, 等. 滇黄精种子催芽技术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10): 180-182.
|
[14] |
魏艳莹. 多花黄精种子组培快繁及沙藏育苗技术规程[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9.
|
[15] |
赵致, 庞玉新, 袁媛, 等. 药用作物黄精种子繁殖技术研究[J]. 种子, 2005, 24(3): 11-13.
|
[16] |
陈怡, 杨赋祺, 陈松树, 等. 多花黄精种子萌发过程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J]. 中药材, 2020, 43(3): 523-527.
|
[17] |
张武君, 赵云青, 刘保财, 等. 多花黄精种子层积过程生理变化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22, 37(8): 995-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