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松荫. 土壤酶及其研究方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2] 高明,周保同,魏朝富,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7):1177-1181. [3] 李仲强,谭周进,夏海鳌. 耕作制度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01(2):24-25. [4] 施宠,梁智,徐万里,等. 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微生物和酶的特征[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1):163-167. [5] 中国土壤学会农业化学专业委员会. 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12-60. [6] SEE M H, LAITAMM H, PIKK J.The influence of nutritional conditions on forest-soil microflora[J]. Baltic Forestry, 1998,4(1): 2-7. [7] 邱莉萍,刘军,王益权,等.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10(3): 277-280. [8] 李志建,倪恒,周爱国. 额济纳旗盆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垂向变化研究[J]. 干旱区自然与环境, 2004,18(1): 8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