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俊峰. 中国烟草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8. [2] 李会忠. 中国主要农作物省级区域比较优势实证分析[D].北京:清华大学,2006. [3] 李炎子. 我国种植业空间布局演变(1978-2009)[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4] 雷延辉,丁西峰. 我省烟叶种植影响因素分析及下一步打算[J]. 价格与市场,2009(1):32-33. [5] 岳明礼. 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烟叶生产[J].吉林农业,2017(18):85-86. [6] 王付锋,赵铭钦,张学杰,等.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3):487-492. [7] COLLINSWK.烤烟生产原理[M]. 陈江华,杨国安,译.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128-148. [8] 刘国顺. 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52-257. [9] 赵铭钦,卢叶,刘云,等.种植密度与留叶数对打顶后烤烟几种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9,15(3):49-53,62. [10] 马文广,周义和,刘相甫,等. 我国烤烟品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展望[J]. 中国烟草学报,2018,24(1):116-122. [11] 王贵余,于凤泉,陈银. 园艺作物品种退化的原因与对策[J]. 北方园艺,2004(4):10-11. [12] 胡宝忠,张友民.植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