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邹学校. 辣椒遗传育种学[M].辣椒杂志,2010,8(1):47. [2] 徐青,李红记,李永辉,等. 辣椒人工杂交制种关键技术[J]. 中国蔬菜, 2019(7):109-111. [3] 蒋敏明,方远祥,曹拥军. 辣椒种子湘研1586在东帝汶的杂交制种技术[J]. 蔬菜, 2019(2):76-79. [4] 邹雪波. 朝阳地区甜辣椒制种及田间管理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23):66. [5] 杨金兰,申爱民,李永辉. 康大系列辣椒杂交种制种关键技术[J].中国瓜菜,2018,31(3):50-52. [6] 张海燕,苗国辉,于翠香,等. 东北地区辣椒杂交制种技术[J]. 吉林农业, 2017(24):79-80. [7] 赵虎,吴星,王萌,等. 花期不同处理方法对辣椒繁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7):1249-1252. [8] 陈卫国,刘克禄,田斌,等. 花蕾大小与授粉时间对辣椒坐果结实及种子质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5):14-17. [9] 陈卫国,刘克禄,陈琛,等. 辣椒授粉时期和天气及时间段对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7(4):46-52. [10] 陈琛,陈卫国,刘克禄. 杂交授粉方式对辣椒制种效果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18(6):34-37. [11] 关洪本,刘桂艳. 辣椒杂交授粉技术研究[J]. 中国蔬菜, 1983(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