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9): 2177-21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92

果树与蔬菜

水稻-长梗白菜轮作对土壤养分、活性炭、氮库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

沈月明,1,4, 周彬1, 何凯波2, 张红梅3, 沈亚强3, 王保君3, 杨海龙3, 权新华3, 程旺大,3,*

1.桐乡市大麻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 桐乡 314514

2.桐乡市龙图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浙江 桐乡 314514

3.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嘉兴 314016

4.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通讯作者: 程旺大(1971—),男,浙江桐乡人,研究员,博士,从事农业生态与环境研究工作,E-mail:chwd228@sina.com

责任编辑: 王新芳

收稿日期: 2023-02-12  

基金资助: 桐乡市科技项目(202001050)
桐乡市科技项目(202201061)

Received: 2023-02-12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沈月明(1977—),男,浙江桐乡人,农艺师,研究方向为水稻高效栽培,E-mail:554069567@qq.com

摘要

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作为嘉兴市桐乡当地一种特色新型稻菜轮作种植模式,在稳定粮食面积和提高种粮效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大田试验,以传统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为对照,研究在水稻-长梗白菜特色新型稻菜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养分、活性炭、氮库的影响,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均可以增加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而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相比,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的微生物量有机碳含量增加,微生物量有机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均减少。在肥料用量方面,同常规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相比,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的肥料用量有所减少。在经济效益方面,每667 m2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为4 802元,较常规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增收95.20%。

关键词: 水稻; 长梗白菜; 轮作; 土壤; 效益

PDF (129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沈月明, 周彬, 何凯波, 张红梅, 沈亚强, 王保君, 杨海龙, 权新华, 程旺大. 水稻-长梗白菜轮作对土壤养分、活性炭、氮库的影响及其效益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9): 2177-2180 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92

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成本上升,种粮效益逐年降低。如何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前提下,提高种粮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是水稻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快新型农作制度创新与推广,合理利用资源,是促进产业互融、协调发展,统筹解决“米袋子”和“钱袋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粮经轮作模式是浙江省新型农作制度中推广应用较早、技术内容较为丰富、覆盖面较广、成效较为突出的模式之一。粮经轮作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绿色发展理念,具有稳定粮食面积,保障粮食安全;消除有毒物质,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创新经营机制,提高规模效益等作用[1]。近几年来,由于水稻效益较低,以“稳粮增效”为目的的水稻-经济作物轮作模式开始兴起[2]。赵福成等[3] 研究表明,鲜食玉米-晚稻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洪健康等[4] 研究表明,开展冬季马铃薯和夏季优质水稻轮作,既可以促进马铃薯和水稻优质高产,又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形成马铃薯和水稻相互促进的高效节本良性循环,实现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马金骏等[5] 研究表明,水稻-食用菌轮作模式既可以高效利用秸秆,又可以节本省工、减少病虫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益。罗西等[6] 研究表明,茭白-水稻轮作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获得茭白和水稻双丰收。刘梦姣等[7] 研究表明,实行樱桃番茄与水稻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可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积累,改善土壤条件,减少农药使用。

长梗白菜(Brassica rapa chinensis)主要以加工为主,腌制后鲜脆爽口,备受当地消费者青睐。桐乡市种植长梗白菜历史悠久,据《德清县新志》记载,大麻镇长梗白菜的腌菜是当时德清县的特产之一,口味最佳[8]。长梗白菜在实际种植过程中,移栽期可以延迟到10月初,12月底就可以收获,生育期较短,在下一茬水稻种植前能够很好地恢复土壤地力,为水稻-长梗白菜循环农业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能,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绿色发展理念。因此,积极探索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发展,对缓解农业生产中要粮要钱的矛盾,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构建桐乡市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对该模式的土壤养分和活性炭、氮库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桐乡特色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年在桐乡市龙图粮油专业合作社(120°22'N,30°31'E)开展。该地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 ℃,年均降雨量1 193 mm,无霜期280 d,全年主导风向为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供试土壤0~20 cm有机碳含量为9.41 g·kg-1、全氮含量为1.26 g·kg-1、速效钾含量为70.23 mg·kg-1、速效磷含量为10.34 mg·kg-1、铵态氮含量为28.17 mg·kg-1、硝态氮含量为17.06 mg·kg-1

1.2 试验设计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水稻-油菜轮作和水稻-长梗白菜轮作2个处理,分田块种植。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540,2020年5月20日播种,6月18日进行移栽。长梗白菜为农家自留种,2020年10月18日进行移栽。油菜品种为嘉油1427,2020年11月18日进行撒播。各处理田间水分管理模式以及病、虫、草害防治按照当地作物常规管理方式进行。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分别在水稻成熟期、长梗白菜收获期以及油菜成熟期取土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氨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微生物量有机碳以及微生物量有机氮含量[9-14]

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和作表制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表1可知,水稻-油菜轮作和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同前茬稻田土壤相比,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的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7.06%、14.35%和20.23%;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的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8.02%和54.86%。此外,水稻-油菜轮作和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可以降低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前茬稻田土壤相比,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的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4.17%、39.68%和53.22%;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的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1.11%、21.82%和40.87%。

表1   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轮作模式作物有机质含量/
(g·kg-1)
铵态氮含量/
(mg·kg-1)
硝态氮含量/
(mg·kg-1)
全氮含量/
(g·kg-1)
速效钾含量/
(mg·kg-1)
速效磷含量/
(mg·kg-1)
水稻-油菜水稻14.3029.6915.241.2096.8535.29
水稻-长梗白菜水稻17.2519.9817.420.9971.6711.74
水稻-油菜油菜15.3117.917.131.15110.7542.43
水稻-长梗白菜长梗白菜17.1915.6210.300.8877.4218.18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碳、氮的影响

图1可知,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相比,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的微生物量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3.99%;微生物量有机氮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了46.02%和27.66%。

图1

图1   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土壤碳、氮的影响


2.3 不同轮作模式减肥情况分析

图2所示,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相比,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的氮肥和磷肥用量分别减少了3.37%和18.89%,钾肥用量增加了20.00%。从施肥总量上讲,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的施肥总量为每667 m2 36.29 kg,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的施肥总量为每667 m2 35.42 kg,减少了2.40%。

图2

图2   不同轮作模式减肥情况


2.4 经济效益分析

表2可知,在水稻-油菜轮作模式下,水稻的产量为每667 m2 650 kg,价格为2.40元·kg-1,水稻经济效益为每667 m2 1 560元,油菜的产量为每667 m2 150 kg,价格为6.00元·kg-1,油菜经济效益为每667 m2 900元,水稻-油菜轮作模式总效益为每667 m2 2 460元。在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下,水稻在10月份之前收割,作为新米上市,常常被用于婚庆伴手礼,在桐乡市当地很畅销,价格也较一般稻米偏高,均价为3.64元·kg-1,产量为每667 m2 550 kg,水稻经济效益为每667 m2 2 002元,长梗白菜的产量为每667 m2 2 000kg,均价为1.40元·kg-1,种植长梗白菜的效益约为每667 m2 2 800元,总体来看,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效益为每667 m2 4 802元。

表2   不同轮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种植模式作物每667 m2
/kg
价格/
(元·kg-1)
每667 m2
经济效益/元
水稻-油菜轮作水稻6502.401 560
油菜1506.00900
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水稻5503.642 002
长梗白菜2 0001.402 80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3 讨论

稻菜轮作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种植制度,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15] 表明,菜稻轮作除了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外,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蔬菜地养分过度积累。本研究表明,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土壤表层(0~20 cm)的全氮、铵态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同前人研究[16] 结果一致。周娜娜等[16] 研究表明,稻菜轮作后,土壤表层和深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有所增加。而本研究表明,稻菜轮作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所降低,这可能与不同轮作模式下施肥管理差异有关[17]。此外,本研究表明,水稻-长梗白菜轮作模式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均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同潘艳华等[18] 研究结果一致。赵牧秋等[19] 研究表明,稻菜轮作可以增加厚壁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徐培智等[20] 研究表明,稻菜轮作模式改善了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明显提高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本研究表明,同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相比,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的微生物量有机碳含量增加,微生物量有机氮含量减少,微生物群落类型有所差异。

在化肥投入方面,蓝华生等[21] 研究表明,通过“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周年养分调控优化,可以减少氮、磷用量6.25%和5.62%。徐丹等[22] 研究表明,大棚菜稻轮作可以明显缓解土壤酸化、减少土壤中富余肥料等作用。本研究表明,同常规水稻-油菜轮作模式相比,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的肥料用量有所减少。

在种粮效益方面,同传统的稻麦轮作模式相比,稻菜轮作可以显著提高产值[23]。本研究表明,水稻-长梗白菜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为每667 m2 4 802元,较常规水稻-油菜轮作模式增收95.20%。

参考文献

胡美华, 王华英, 黄国洋, .

浙江省菜稻轮作模式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J]. 中国瓜菜, 2016, 29(2): 52-56.

[本文引用: 1]

俞广力. 浙北地区稻田“千斤粮,万元钱”模式的探索和推广[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4.

[本文引用: 1]

赵福成, 蔡仁祥, 周政法, .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水果甜玉米-晚稻”水旱轮作高值化栽培技术

[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18(23): 7953-7958.

[本文引用: 1]

洪健康, 范汝明, 白学贵.

红河州“水稻-马铃薯”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模式

[J]. 云南农业科技, 2020(3): 29-31.

[本文引用: 1]

马金骏, 冒维维, 曾晓萍, .

江苏省稻菜(菌)轮作高效生产模式探讨

[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 57(1): 204-206.

[本文引用: 1]

罗西, 刘蒋琼, 钟辉, .

茭白“崇茭1号”与水稻高效轮作模式研究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47(23): 55-57.

[本文引用: 1]

刘梦姣, 王先裕, 孙岚明, .

南方鲜食樱桃番茄与水稻轮作高效栽培

[J]. 农村新技术, 2020(6): 8-11.

[本文引用: 1]

王保君, 沈月明, 何凯波, .

秸秆造粒还田耦合氮肥调控对长梗白菜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5): 981-984, 987.

[本文引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土壤检测第7部分: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NY/T 1121.7—2014[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本文引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NY/T 889—2004[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本文引用: 1]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0.

[本文引用: 1]

吕国红, 周广胜, 周莉, .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测定方法与应用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22(2): 51-55.

[本文引用: 1]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

[本文引用: 1]

吴金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

[本文引用: 1]

郭智, 刘红江, 张岳芳, .

不同施肥模式对菜-稻轮作农田土壤磷素径流损失与表观平衡的影响

[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4): 102-109.

[本文引用: 1]

周娜娜, 王刚, 丁文慈, .

琼南地区稻菜轮作土壤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 25(2): 32-37.

[本文引用: 2]

李娟, 章明清, 孔庆波, .

不同施氮量对菜-稻轮作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J].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12): 3465-3470.

[本文引用: 1]

潘艳华, 王攀磊, 郭玉蓉, .

水旱轮作模式下作物配置和肥水优化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2): 276-283.

[本文引用: 1]

赵牧秋, 周娜娜, 杜前进, .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蔬菜轮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J]. 北方园艺, 2018(14): 109-117.

[本文引用: 1]

徐培智, 解开治, 陈建生, .

一季中晚稻的稻菜轮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14(5): 923-928.

[本文引用: 1]

蓝华生, 黄巧义, 吴永沛, .

“稻-稻-四季豆”种植制度周年养分调控优化策略研究

[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0): 57-66.

[本文引用: 1]

徐丹, 姚莹, 翟福勤, .

大棚瓜菜水旱轮作对土壤性状、肥力及效益的影响

[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11): 148-150.

[本文引用: 1]

马金骏, 冒维维, 曾晓萍, .

江苏省稻菜(菌)轮作高效生产模式探讨

[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1): 204-206.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