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黎素平. 降香黄檀树皮率、心材率及木材密度研究[J]. 广西林业科学, 2012, 41(2): 86-90. [2] 甘剑伟. “木中君子”降香黄檀[J]. 广西林业, 2013 (4): 30-31. [3] 邱治军, 周光益, 陈升华. 海南特有珍贵红木树种:降香黄檀[J]. 林业实用技术, 2004 (6): 105-107. [4] 訾慧. 中药降香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5(2): 90-91. [5] 姜爱莉, 孙利芹. 降香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及活性研究[J]. 精细化工, 2004, 21(7): 525-528. [6] 张磊, 刘干中. 降香的中枢抑制作用[J].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78 (12): 39-40. [7] 黄星. 降香黄檀籽黄酮的提取分离及生理活性研究[D]. 无锡: 江南大学, 2012. [8] GODA Y, KIUCHI F, SHIBUYA M, et al. Inhibitors of prostaglandin biosynthesis from Dalbergia odorifera [J].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92, 40(9): 2452-2457. [9] OGATA T, YAHARA S, HISATSUNE R, et al. Isoflavan and related compounds from Dalbergia odorifera. II [J].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89, 37(4): 979-987. [10] 蔡道雄, 卢立华. 珍贵树种降香黄檀[J]. 广西林业, 2004 (6): 39. [11] 孙冰. 木比金贵, 刷新拍卖记录 7000万的黄花梨“第一把交椅”[J]. 中国经济周刊, 2011 (4): 58-60. [12] 唐历波, 李栎, 林维键, 等. 降香黄檀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14(6): 1147-1152. [13] 李桂兰, 徐峰, 罗建举, 等. 海南香枝木与越南香枝木木材构造特征比较解剖研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08, 27(2): 154-157. [14] 邓力. 降香黄檀种子贮藏及播前处理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 2013, 27(5): 115-117. [15] 俞建妹, 李付伸, 刘晓璐, 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0, 41(7): 649-652. [16] 魏丽萍, 刘世红, 岳海, 等. GA 3 和6-BA对降香黄檀种子发芽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技, 2014 (2): 25-27. [17] 何明军, 冯锦东, 欧淑玲,等. 濒危药用植物降香黄檀种子贮藏条件与萌发特性初步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9): 2074-2075. [18] 施福军, 俞建妹, 王凌晖. 降香黄檀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38(1): 50-52. [19] 温荣芬. 降香黄檀育苗技术[J]. 北京农业, 2012 (3): 40. [20] 叶水西. 降香黄檀扦插育苗技术初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9): 128-129. [21] 陈彧, 杨众养, 方发之, 等. 海南特类材树种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热带林业, 2014, 42(1): 4-6. [22] 刘德朝, 许洋. 降香黄檀容器扦插育苗技术试验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09 (3): 77-80. [23] 杨曾奖, 徐大平, 张宁南, 等. 降香黄檀嫁接技术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 2011, 24(5): 674-676. [24] 陈碧华, 姚庆端, 李乾振, 等. 降香黄檀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武夷科学, 2010, 26(1): 47-51. [25] 孟慧, 杨云, 陈葵, 等. 降香黄檀的悬浮细胞培养[J]. 林业实用技术, 2009 (5): 23-24. [26] 蔡道雄, 卢立华. 珍贵树种降香黄檀[J]. 广西林业, 2004 (6): 39. [27] 吴银兴. 不同抚育方式对降香黄檀生长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1, 17(15): 173-174. [28] 叶水西. 闽南丘陵山地降香黄檀不同海拔造林初步效果研究[J]. 海峡科学, 2008 (12): 95-96. [29] 陈秋夏, 李效文, 王金旺, 等. 降香黄檀在温州引种和造林中试[J]. 林业实用技术, 2015 (3): 34-35. [30] 谢鹏虎. 降香黄檀福建柏混交造林试验[J]. 绿色科技, 2013 (2): 54-57. [31] 蔡益航, 林星, 李宝福, 等. 降香黄檀杉木混交造林试验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0, 16(11):205-206. [32] 林伟龙. 降香黄檀引种试验栽培技术与推广[J]. 林业勘察设计, 2008 (1): 181-183. [33] 伍慧雄, 庄雪影, 温秀军, 等. 降香黄檀病虫害调查[J]. 广东林业科技, 2009, 25(6): 86-88. [34] 曾宏才, 曾和生. 降香黄檀育苗技术[J]. 福建热作科技, 2009, 34(2): 22-23. [35] 刘洪湾, 李际, 林秀莲. 海南降香黄檀病虫害调查与防治[J]. 农业灾害研究, 2011 (2): 32-33. [36] 许国云, 段宗亮. 勐海县降香黄檀引种育苗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4, 55(1): 24-25. [37] 林丽玉. 福建省仙游县降香黄檀造林现状与展望[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 (8): 324-324. [38] 蔡金清. 降香黄檀栽培技术与引种试验初报[J]. 林业建设, 2006 (4): 8-9. [39] 姚庆端, 林清锦, 郑志雷. 福建省降香黄檀引种适宜区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12, 39(2): 89-94. [40] 蔡岳文, 曾庆钱, 严振, 等. 降香黄檀规范化栽培技术[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07, 21(1): 14-16. [41] 吴永彬, 翟翠花, 庄雪影, 等. 广东省肇庆市降香黄檀早期造林效果初报[J]. 广东林业科技, 2010, 26(6): 36-40. [42] 郭文福, 贾宏炎. 降香黄檀在广西南亚热带地区的引种[J]. 福建林业科技, 2006, 33(4): 152-155. [43] 邹小红, 张菊莲, 邱新华, 等. 降香黄檀引种栽培及造林试验初报[J]. 江西林业科技, 2012 (3): 37-38. [44] 冯军仁. 杏树良种耐寒性研究[J]. 北方园艺, 1994 (6): 29-30. [45] 王泳, 高智慧, 章建新,等. 桉树耐寒性选择研究综述[J]. 浙江林业科技, 2002, 22(4): 73-76. [46] 王宁, 袁美丽, 苏金乐. 几种樟树叶片结构比较分析及其与抗寒性评价的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 28(4): 43-49. [47] 张毅龙, 张卫强, 甘先华. 低温胁迫对6种珍贵树种苗木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14(5):777-784. [48] MAXWELL K, JOHNSON G N.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a practical guide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0, 51(345): 659-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