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8, Vol. 59 ›› Issue (6): 924-927.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80617

• 果树与蔬菜 •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蓝莓产业中品种资源的选用取向与创新

於虹1,2, 曾其龙1,2, 杨曙方3, 陈华江4,*, 贺善安1,2,*   

  1. 1.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2.江苏省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14;
    3.浙江蓝美农业有限公司中国蓝莓产业研究院,浙江 诸暨 311812;
    4.诸暨市经济特产站,浙江 诸暨 311800
  • 收稿日期:2018-04-20 出版日期:2018-06-11
  • 通讯作者: 贺善安(1932—),湖南长沙人,研究员,E-mail:sahe216@qq.com;陈华江(1968—),男,浙江新昌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果树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E-mail:chj9970@163.com
  • 作者简介:於 虹(1968—),女,浙江杭州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蓝莓育种研究工作,E-mail:njyuhong@vip.sina.com。
  • 基金资助: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项目(BE2017373); 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LYKJ(2017)39);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CX(16)1016)

  • Received:2018-04-20 Online:2018-06-11

摘要: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潜在优势巨大。产业化早期由于对蓝莓生态特性认识不足,品种选用不当对产业发展造成巨大挑战。本文分析南方露地栽培产区近15年来的科研试种和生产实践,总结提出该产区应以兔眼蓝莓为产业基础,同时积极发掘和选育适应性强的南方高丛品种的战略。并以生产中表现优良的南方高丛蓝莓蓝美1号为例,提出我国蓝莓品种选育应以生态适应性作为评价和选用品种的第一要素,同时重视蓝莓近缘种种质基因的利用。

关键词: 兔眼蓝莓, 南方高丛蓝莓, 生态适应性, 蓝莓育种, 近缘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