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兆良, 张福锁. 主要农田生态系统氮素行为与氮肥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24-26.
|
[2] |
席运官, 田伟, 李妍, 等.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系统氮、磷径流排放规律及流失系数[J]. 江苏农业学报, 2014,30(3):534-540.
|
[3] |
徐明岗, 李菊梅, 李东初, 等. 控释氮肥对双季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15(5):1010-1015.
DOI
URL
|
[4] |
刘保存, 徐明秋, 邹国元, 等. 缓控释肥料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51-53.
|
[5] |
刘海林, 林钊沐, 罗微, 等. 控释肥料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 2014,34(5):33-38.
|
[6] |
于立芝, 李东坡, 俞守能, 等. 缓/控释肥料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6,25(12):1559-1563.
|
[7] |
赵秉强, 许秀成. 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缓释肥料技术体系,推动缓释肥料产业健康发展[J]. 磷肥与复肥, 2010,25(4):11-13.
|
[8] |
彭玉, 马均, 蒋明金, 等. 缓/控释肥对杂交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19(5):1048-1057.
DOI
URL
|
[9] |
吕小红, 付立东, 王宇, 等. 配比施用缓释肥与速效氮肥对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44(5):115-118.
|
[10] |
王玉红, 王长松, 陈莉萍, 等. 控释尿素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4):26-27,38.
|
[11] |
郑圣先, 聂军, 熊金英, 等. 控释肥料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作用及对水稻效应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7(1):11-16.
DOI
URL
|
[12] |
艾玉春, 董摇月, 汪吉东, 等. 水稻产量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运筹应对技术研究[J]. 江苏农业学报, 2015,31(3):558-563.
|
[13] |
居静, 吴海波, 陈永林, 等. 日本产包膜控释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43(2):67-69,70.
|
[14] |
施俭, 沈寅寅, 包士忠, 等. 高效缓释肥在直播水稻上的使用技术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2,28(1):142-145.
|
[15] |
孙利, 黄玲娟, 赵立, 等. 缓释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试验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 2010(3):63-64.
|
[16] |
诸海焘, 朱恩, 余廷园, 等. 水稻专用缓释复合配方肥增产效果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3):56-60.
|
[17] |
杨敏勇, 王坚. 水稻缓释配方肥比较试验研究[J]. 上海农业科技, 2011(4):97-99.
|
[18] |
金树权, 陈若霞, 汪峰, 等.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稻田田面水氨浓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20,34(1):242-248.
|
[19] |
张爱平, 刘汝亮, 杨世琦, 等. 基于缓释肥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31(3):555-562.
|
[20] |
怀燕, 陈照明, 张耿苗, 等.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的氮肥减施效应[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0,46(2):217-224.
|
[21] |
蒋曦龙, 陈宝成, 张民, 等. 控释肥氮素释放与水稻氮素吸收相关性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14,28(1):215-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