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贺雪峰.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逻辑与风险[J]. 求索, 2020(2):4-10.
|
[2] |
王洪梁. 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保障与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20(5):144.
|
[3] |
刘玉成. 科技创新对科技人才聚集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Durbin模型的实证研究[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9(5):80-91.
|
[4] |
盛楠, 孟凡祥, 姜滨, 等. 创新驱动战略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 科研管理, 2016,37(S1):602-606.
|
[5] |
滕堂伟. 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的知识基础与前沿重点[J]. 管理世界, 2017(9):184-185.
|
[6] |
盛春辉. 返乡入乡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J]. 农业经济, 2019(10):113-115.
|
[7] |
赵贞, 李华晶. 返乡创业生态系统实施框架研究: 基于国家返乡创业试点地区的调研[J]. 企业经济, 2017,36(8):134-141.
|
[8] |
ULLMAN E L. Amenities as a factor in regional growth[J]. Geographical Review, 1954,44(1):119.
DOI
URL
|
[9] |
FLORIDA R, GATES G. 7. technology and tolerance: the importance of diversity to high-technology growth[M]//Research in Urban Policy. Bingley: Emerald(MCB UP):199-219.
|
[10] |
GLAESER E L, KAHN M E. Chapter 56 Sprawl and urban growth[M] //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Amsterdam: Elsevier, 2004: 2481-2527.
|
[11] |
郑姝莉. 制度舒适物与高新技术人才竞争: 基于人才吸引策略的分析[J]. 人文杂志, 2014(9):106-113.
|
[12] |
叶晓倩, 陈伟. 我国城市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吸引力研究: 基于舒适物理论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 科学学研究, 2019,37(8):1375-1384.
|
[13] |
马凌, 李丽梅, 朱竑. 中国城市舒适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 地理学报, 2018,73(4):755-770.
DOI
|
[14] |
罗晓梅, 黄鲁成, 王亢抗, 等. 区域新兴老年科技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20(2):49-58.
|
[15] |
杨琴, 田银华, 童乙伦. 社区参与促进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发保护的作用机制: 湖南崀山案例[J]. 经济地理, 2020,40(2):233-240.
|
[16] |
孙丽文, 任相伟.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评价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19(1):64-76.
|
[17] |
林孔团, 蒋耀辉. 基于生态位调整视角的农产品品牌升级路径研究: 以“茶油奶奶”为例[J].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19,12(5):534-547.
|
[18] |
何郁冰, 伍静. 企业生态位对跨组织技术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20,38(6):1108-1120.
|
[19] |
李淑娟, 王肖, 隋玉正.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36(5):104-109.
|
[20] |
魏国伟, 狄浩林. 新零售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经济问题, 2018(6):75-80.
|
[21] |
宋皓皓, 王英.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沿海省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9,39(6):12-15.
|
[22] |
雷磊, 宋伟, 毕亮亮. 双创生态能否影响城市竞争力: 基于潜在生态位的检视[J]. 中国科技论坛, 2019(1):123-133.
|
[23] |
LEWIN K. Field theory and experiment in social psychology: concepts and method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39,44(6):868-896.
DOI
URL
|
[24] |
檀学文, 胡拥军, 伍振军, 等. 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形式发凡[J]. 改革, 2016(11):85-98.
|
[25] |
马凌. 城市舒适物视角下的城市发展: 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和政策框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5(2):13-20.
|
[26] |
王宁. 地方分层、人才流动与城市人才吸引力: “地理流动与社会流动”理论探究之二[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5(6):47-55, 109.
|
[27] |
刘锐, 邓辉. 基于SSM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综合实力结构分解与类型划分[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40(11):136-145.
|
[28] |
侯彦明, 郭振. 返乡创业生态系统综合吸引力评价方法及实证[J]. 统计与决策, 2016(12):59-61.
|
[29] |
王伶. 湖北省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因子-聚类分析: 基于湖北省17市(州、区)的样本数据[J]. 湖北社会科学, 2015(11):72-76.
|
[30] |
刘莹. 农业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动态回归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3(11):157-160.
|
[31] |
徐剑. 国际文化大都市指标设计及评价[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27(2):17-27.
|
[32] |
单福彬, 周静, 李馨. 乡村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多层次评价:以辽宁赫图阿拉村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31(12):196-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