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2, Vol. 63 ›› Issue (2): 375-380.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495

• 蚕桑与特种养殖 • 上一篇    下一篇

无齿螳臂相手蟹对互花米草群落土壤因子的影响分析

肖孟阳(), 罗康宁, 廖安邦, 刘茂松*()   

  1. 南京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 收稿日期:2021-10-22 出版日期:2022-02-11 发布日期:2022-02-22
  • 通讯作者: 刘茂松
  • 作者简介:刘茂松(1965—),男,江苏沭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学,E-mail: msliu@nju.edu.cn
    肖孟阳(1995—),男,湖南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湿地生态学,E-mail: dwyane_xiao@163.com
  •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6200)

  • Received:2021-10-22 Online:2022-02-11 Published:2022-02-22

摘要:

为研究底栖动物活动对滩涂湿地土壤条件及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核心区的互花米草群落,以当地优势物种无齿螳臂相手蟹为工具物种,以围隔法设置少蟹组、多蟹组、对照组(邻近无围隔处理)开展原位受控试验,研究蟹穴数量、植被地上生物量及土壤的容重(BD)、盐度(DS)、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等理化指标及因子间相关关系与底栖动物活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组间,土壤BD、DS的相对大小及季节变化趋势差异较小,而土壤TOC、TN、TP的相对大小及季节变化趋势差异相对较大,蟹穴数量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正比;2)不同处理组间呈显著相关的土壤因子不同,并存在季节性差异,显示蟹类数量相对大小影响土壤因子间的相关关系;3)实验初期(初夏)不同处理组间土壤因子的差异相对较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理化性质的组间差异越来越大,多蟹组土壤BD较高,TOC和TN较低,少蟹组土壤TOC和TN较高,BD较低,对照组DS、TP较高。总体上,底栖动物的相对密度可影响主要土壤因子的相对大小及变化趋势,也影响主要土壤因子间的关联关系,促进土壤条件的空间分异。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无齿螳臂相手蟹, 蟹穴密度, 土壤因子, 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