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 之江新语[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
[2] |
李昌达, 顾诗灵, 马静武, 等. 蓝湾修复社会资本参与的PPCC洞头模式[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 39(4): 11-18.
|
[3] |
靳诚, 陆玉麒. 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经济地理, 2021, 41(10):207-213.
|
[4] |
石敏俊. 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与机制设计[J]. 环境经济研究, 2021, 6(2):1-6.
|
[5] |
方敏.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浙江模式和经验[J]. 环境保护, 2020, 48(14):25-27.
|
[6] |
戴帅, 陆化普, 程颖.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J]. 规划师, 2010, 26(1):16-20.
|
[7] |
罗琼.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探索、制约瓶颈与突破路径研究[J]. 理论学刊, 2021(2):90-98.
|
[8] |
曾贤刚, 秦颖. “两山论”的发展模式及实践路径[J]. 教学与研究, 2018(10):17-24.
|
[9] |
黄祖辉. “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机制和路径[J]. 浙江经济, 2017(8):11-12.
|
[10] |
吕国忱. 从价值冲突到价值共享[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28-32.
|
[11] |
张春晓, 刘兆军. 乡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发展逻辑与实现路径[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12):4-5.
|
[12] |
王泓砚, 谢彦君, 王俊亮. 凝视性景观与互动性景观:旅游场景观类型对游客地方感的结构性影响[J]. 旅游学刊, 2021, 36(11):80-94.
|
[13] |
朱珠. 基于公地悲剧视角下公共资源产权界定对策研究[J]. 经济视角(下), 2013(4):84-85.
|
[14] |
黄涛珍, 商波. 生态优先的公共资源开发多主体合作博弈及利益共享研究:基于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的分析[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21(6):73-79,111-112.
|
[15] |
王茹.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理论的“两山”转化机制研究[J]. 学术交流, 2020(7):112-120.
|
[16] |
徐懿科, 郭金秀. 践行“两山”理念,赋能生态价值:山东省费县“两山银行”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发展观察, 2021(21):61-62.
|
[17] |
戴帅, 陆化普, 程颖.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J]. 规划师, 2010, 26(1):16-20.
|
[18] |
魏丹, 张目杰, 梅林. 新乡贤参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及耦合机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52(3):7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