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中英文目录
    2022, 63 (10):  0-0. 
    摘要 ( 104 )   PDF(11362KB) ( 2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
    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成效评价与机制创新
    胡豹, 黄莉莉, 许佳凤
    2022, 63 (10):  2183-218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33
    摘要 ( 215 )   HTML ( 1053 )   PDF(1281KB) ( 498 )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硬核标志,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浙江省是全国唯一被党中央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省份,首要任务是改革探路,最鲜明的要求是改革示范。本文剖析了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进程,评价了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高质量发展、“三大差距”缩小、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文化高地打造、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取得的建设成效,从确立“四个优先”的建设思路、打造一批示范标志成果、谋划一批重大改革方案等方面提出了示范区建设思路创新,并提出了要素配置、绿色赋能、收入增长、均衡服务、善治智治等五个方面的机制创新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山区26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困境及对策
    毛晓红, 李懿芸, 胡豹
    2022, 63 (10):  2189-219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52
    摘要 ( 1431 )   HTML ( 1270038533 )   PDF(2448KB) ( 753 )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浙江省级及省内山区26县数据,分析了浙江省山区26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与困境,并据此提出“一村一策”“抱团共生”“头雁齐飞”“多管齐下”等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富裕背景下淳安县山区特色农业产业联农带农模式
    柯福艳, 喻佳节, 盛梦寒, 王忠进, 张飞燕
    2022, 63 (10):  2194-21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07
    摘要 ( 158 )   HTML ( 14 )   PDF(1287KB) ( 380 )  

    淳安县属浙江山区26县之一,是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薄弱地之一。近年在全域生态保护大背景下,淳安县农林业走上了特色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涌现出利益相关方差异化分工严推企业标准、村企协统共促涉农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全乡各村联合成立公司统一经营等多种联农带农模式,回答了小农生产占主导的条件下,山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构建农业经济共同体进而带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时代发展命题,对类似山区甚至淳安本身深入开展共同富裕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临安经验与思考
    罗海燕
    2022, 63 (10):  2200-220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696
    摘要 ( 166 )   HTML ( 29 )   PDF(2499KB) ( 497 )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于农村经济繁荣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浙江杭州市临安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总结目前杭州市临安区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概括目前现有的典型模式,分析临安区集体经济发展要突破的瓶颈与制约,提出完善收入多元发展、转变村干部的理念、培养农业经济人才队伍、筹措资金多元化等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山区共同富裕的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王丽娟
    2022, 63 (10):  2204-22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91
    摘要 ( 113 )   HTML ( 9 )   PDF(1256KB) ( 568 )  

    广大山区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山区接轨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在于发展山区经济,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本文根据山区在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程度、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等方面的异质性,总结凝练了4种针对不同山区类型的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同时选取江山市清泉村、临海市羊岩山、开化县上安村和杭州市临安区白沙村等较为典型、取得一定成效、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共同富裕案例,拟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视角探索山区共同富裕的一般规律和实现路径,为浙江省乃至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借鉴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山区农业产业富民理论内涵、模式分析及路径创新
    王瑾, 金昌盛, 毛小报, 毛晓红
    2022, 63 (10):  2208-22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38
    摘要 ( 136 )   HTML ( 4 )   PDF(1258KB) ( 369 )  

    农业是农民的立身之本,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活力源泉。但传统农业效益较低,带动农民增收效果不显著,只有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宽农业发展渠道,发展效益高、质量优、形式多的农业产业,不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才能使农民富裕起来。本文剖析了产业富民理论内涵,选取浙江省山区26县的典型案例归纳形成了“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数字”“农业+融合”四大富民模式,创新优农业、促融合、强要素和活机制四个路径,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的山区型乡村发展探索研究
    郑嫣然, 刘雷, 赖齐贤, 王寅
    2022, 63 (10):  2212-221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147
    摘要 ( 120 )   HTML ( 3 )   PDF(1252KB) ( 402 )  

    “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浙江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山区乡村地区是共富的难点也是共富的关键所在。面对山区型乡村发展的现实挑战,文章以温州永嘉县为例,对其发展现状、发展挑战及五大破局模式进行论述。在对典型山区乡村发展案例进行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型乡村共同富裕发展的启示与路径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玉环市干江镇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应永利
    2022, 63 (10):  2216-22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25
    摘要 ( 111 )   HTML ( 5 )   PDF(1363KB) ( 440 )  

    以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这是亟待解决的时代命题,通过系统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逻辑维度,以浙江省玉环市干江镇实践为例,总结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径,为共同富裕的乡村重构与农村治理贡献区域范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市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陈丽妮, 黄健
    2022, 63 (10):  2221-22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71
    摘要 ( 108 )   HTML ( 6 )   PDF(1312KB) ( 464 )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分析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基本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四大对策建议,即增设新兴学科,满足乡村振兴新需求,接续促进人才“上山下乡”,加大数字技术的场景应用,加大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充分利用人才优势推动科技振兴乡村发展,旨在为未来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一标一品”助力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联结的路径探索
    李露, 夏乐舜, 郑永利
    2022, 63 (10):  2225-222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24
    摘要 ( 1204 )   HTML ( 4 )   PDF(1299KB) ( 458 )  

    绿色发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浙江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简称“一标一品”)的发展成效,分析了其从产业维度促进共同富裕的路径实践,并立足省域实际,进一步提出了“一标一品”助力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富裕视角下浙江省农户主观福祉测度及优化策略
    李琳婕, 童磊, 周荷芳, 罗佳琪
    2022, 63 (10):  2228-223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258
    摘要 ( 113 )   HTML ( 1 )   PDF(1299KB) ( 401 )  

    在共同富裕背景下,从微观农户需求出发,通过浙江省平原、海岛、山区三类乡村农户福祉问卷调查,测度农户主观福祉水平,明确农户主观福祉水平的地理分异特征,并揭示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浙江省农户进入了以社交与休闲为主导的福祉需求阶段,安全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已得到了满足,但对社会服务仍有较大需求;二级福祉指标评分排序依次为:可持续功能、基础功能、发展功能、和谐功能;平原、海岛、山区三类乡村间的福祉评分差距较小,应鼓励部分乡村成为“先富乡村”,总结有效经验,带动其他乡村实现共同富裕;三类乡村农户福祉评分排序依次为:平原类乡村、山区类乡村、海岛类乡村;农户福祉的主导影响因素趋于一致,收入、休闲、社交、就业、社保等成为主要障碍因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省县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仝国栋, 应珊婷, 王佳颖, 章古月
    2022, 63 (10):  2234-223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968
    摘要 ( 1317 )   HTML ( 24 )   PDF(1336KB) ( 465 )  

    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广泛听取基层建议的基础上,依据专家咨询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县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不同发展水平的县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中,产业兴旺的权重最高,为0.330;乡风文明最低,为0.112。选取的3个县乡村振兴整体发展水平较好,差距主要体现在生活富裕方面。因此,在今后的共同富裕示范区创建中,要将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农民收入差距作为主要提升的方向,高质量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的乡村协同发展模式
    刘文婷, 陈彬, 顾诗灵
    2022, 63 (10):  2238-22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
    摘要 ( 188 )   HTML ( 1644167169 )   PDF(1430KB) ( 581 )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转化是实现乡村内生发展的重要通道。在传统乡村发展模式中,乡村生态价值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价值捕捉困难。以宁波秦山村为例,分析乡村发展难题,探求破解路径。研究发现:乡村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渠道不畅,经济效益不显著导致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多元主体在价值捕捉与价值共享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建立多元主体协同的乡村发展模式,各主体优势互动,提高价值捕捉效率,促进价值分配公平,形成高效、公平的两山转化模式,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一条可行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同富裕视阈下推进浙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李慧, 胡豹
    2022, 63 (10):  2243-224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30
    摘要 ( 155 )   HTML ( 11 )   PDF(1326KB) ( 347 )  

    农村集体经济是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社会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经济形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缩小城乡差距、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浙江省为例,深入剖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收入来源,系统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总结提炼了农村集体经济变废为宝,开发村级自然资源型、化腐为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型、筑巢引凤,兴建物业经营租赁型等五大发展模式,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多元化”经营机制创新,全面开发村级自然资源、推动“多重化”合作体制创新,全域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推动“飞地抱团”协作模式创新,全局探索新建村级物业等五大创新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十三五”浙江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进展
    叶胜海, 叶靖, 刘鑫, 王仁杯, 翟荣荣, 巫明明, 朱国富, 张小明
    2022, 63 (10):  2248-225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61
    摘要 ( 134 )   HTML ( 24 )   PDF(1375KB) ( 339 )  

    常规育种是水稻育种的基础,常规晚粳稻新品种的培育为浙江特色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亲本来源。本文综述“十三五”审定的浙江省常规晚粳稻品种的产量、米质、抗性和推广情况:1)浙江晚粳稻品种产量优势明显,不断突破高产记录;2)整体抗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白叶枯病、褐飞虱抗性方面,双抗品种也亟须提升;3)育成新品种推广面积逐年提高,2020年在常规晚粳稻推广面积中占比达59.04%。常规晚粳稻品种产量有所突破,品种类型多样性方面也有较大进展,但抗性品种培育还需进一步加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梳蛋白复合体PRC2调控水稻发育的研究进展
    赵靖泽, 杨红春
    2022, 63 (10):  2252-22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71
    摘要 ( 308 )   HTML ( 19 )   PDF(1364KB) ( 419 )  

    多梳蛋白复合体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 2)通过三甲基化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H3K27me3)抑制基因的表达,在表观调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稻中,PRC2参与水稻株高、花期、育性和粒重等性状的调控,维持水稻正常发育。本文总结并讨论了近年来PRC2调控水稻发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水稻PRC2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50份甜玉米核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晓龙, 应多, 包斐, 方瑞秋
    2022, 63 (10):  2258-226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45
    摘要 ( 147 )   HTML ( 9 )   PDF(2729KB) ( 642 )  

    为了分析浙江省50份甜玉米核心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针对玉米种质资源开发的40对核心SSR标记,采用8.0%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供试的50份甜玉米自交系进行基因分型,再利用分析统计软件NTsys 2.10e处理数据,并按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40对SSR核心标记引物在50份甜玉米自交系材料中共检测到228个等位基因变异,不同的SSR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变异为3~13个,平均为5.65个,40对SSR标记引物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化范围在0.32~0.89,平均为0.59。在相似系数为0.57时,可将以上50份甜玉米自交系材料划分为6大类,较好地划分了供试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背景。通过聚类划分结果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优良甜玉米自交系进行组合配对实验,发现杂交组合F1在农艺性状上都表现良好,说明遗传多样性分析作为一种分子辅助手段,可以为甜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更为高效的途径,对优质甜玉米品种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港流域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贾英全, 杜娜钦, 李积铭
    2022, 63 (10):  2263-22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51
    摘要 ( 106 )   HTML ( 2 )   PDF(3718KB) ( 470 )  

    为了更好地了解黑龙港流域夏玉米需水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提高降水利用率,减少灌溉用水,本文利用黑龙港流域1960—201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当地玉米生长季需水量、缺水量及气象因子对需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港流域夏玉米各生育时期需水量均呈减少趋势,生长发育期是其需水高峰期,整个生育期多年平均需水量为417.42 mm,气候倾向率为-5.92 mm·(10 a)-1;多年平均缺水量为122.02 mm,随时间推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24 mm·(10 a)-1;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相对湿度在4个生育时期均与夏玉米需水量呈显著相关,日最高气温、日照时数与需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需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在夏玉米初始生长期和生长发育期与需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降雨量在夏玉米初始生长期与需水量呈显著负相关。黑龙港流域夏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与日照时数减少有关。夏玉米生育期缺水量的增加会导致未来干旱风险增加,因此,本区域种植夏玉米应当选择抗旱品种及节水栽培措施来规避干旱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缓释肥配施脲铵氮肥对稻麦轮作体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胡铁军, 张怀杰, 许熔熔
    2022, 63 (10):  2268-22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93
    摘要 ( 101 )   HTML ( 12 )   PDF(1352KB) ( 346 )  

    针对当地稻麦轮作制度下减氮施肥的需求,开展田间肥效试验,在基施缓释肥的基础上,以普通尿素和脲铵氮肥追肥为对照,减氮10%~30%,研究当地一基两追模式下减氮施用对稻麦轮作体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相同的情况下,施用等量的脲铵氮肥追肥比尿素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减氮10%时,稻麦的单独产量和周年产量均比施用尿素的处理稍有增加,减氮20%处理略有减少;施用脲铵氮肥各处理氮肥利用率比施用尿素处理增加3.6~5.1百分点,最高为减氮20%处理。因此,建议在当地稻麦轮作体系下缓释肥配施脲铵氮肥减量10%~20%施用,具有稳定产量和减少氮肥施用的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绍兴市越城区水稻化肥利用率探究
    钱炜樱, 闾君, 蒋婕, 闻秀娟, 孙叶芳
    2022, 63 (10):  2271-227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321
    摘要 ( 123 )   HTML ( 25 )   PDF(1238KB) ( 317 )  

    为探索绍兴市水稻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以农民习惯用肥为基础,进行缺氮、缺磷、缺钾、全肥处理的化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产量全肥处理高于缺氮、缺磷、缺钾处理,且缺氮处理减产幅度最为明显。肥效从高到低顺序是氮肥、钾肥、磷肥。全肥处理氮、磷、钾元素吸收量高于其他处理。缺氮处理吸氮量小于其他处理,缺磷处理吸磷量小于其他处理,缺钾处理吸钾量小于其他处理,养分元素的缺乏明显影响该元素的吸收。绍兴市水稻化肥利用率在35.3%~42.3%,还有较大可提升的空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冬小麦生长期土壤耕层温湿度和地表、冠层温度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陈晓萍, 曹雪仙, 陈文伟, 唐旭
    2022, 63 (10):  2274-227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90
    摘要 ( 254 )   HTML ( 7 )   PDF(1851KB) ( 461 )  

    温度是作物生长的重要生态因子,不仅影响着作物的新陈代谢,而且对作物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新型温湿度数据采集器,在冬小麦生长期每隔15 min对土壤温湿度、地表温度和冠层温度同时进行持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在小麦生育期土壤耕层、地表和冠层温度平均为12.8、12.5和11.7 ℃。整个生长期三者的最高与最低温差为16.0、32.4和46.2 ℃。在冬小麦进入成熟期的5月份三者的月平均温度均最高,土壤耕层、地表和冠层温度月平均最高值为20.8、21.9和22.5 ℃,而12月土壤耕层和地表月平均温度最低,为6.63和0.06 ℃。冠层1月平均温度最低,为7.86 ℃;在一天中冠层温度在5:00左右最低,平均7.85 ℃,地表最低温度推迟到6:00,平均10.2 ℃,耕层最低温度推迟到8:00,平均12.3 ℃,随后温度上升,到13:00冠层和地表温度达到日最高值,分别为18.0和16.3 ℃。耕层土壤日最高值推迟到16:00,平均12.3 ℃,然后温度慢慢下降,进入下一个循环。在小麦生长期土壤耕层温度与地表和冠层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尤其与冠层温度关系更为密切。整个生长期土壤耕层湿度平均44.5%,与温度变化规律相反,在整个生长期,2月份土壤湿度最高,平均49.7%,而4月份最低,最低平均值39.1%。耕层湿度在6:00左右最高,平均为44.8%,随后下降,到17:00达到最低,平均44.3%,然后慢慢上升,进入下一个循环。在小麦生长期土壤耕层湿度与土壤耕层、地表和冠层温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适宜播种期试验
    李韵, 李诚永, 李正泉, 袁敏良, 徐南昌, 王宏航
    2022, 63 (10):  2279-228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80
    摘要 ( 114 )   HTML ( 29 )   PDF(1346KB) ( 552 )  

    为摸清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的适宜播种期,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设置中早39、甬籼15 2个品种,播种期为副区,设置4月10日、4月20日、4月30日3个播种期,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生育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期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产量及构成因子有极显著影响,对生育期有明显影响;两因子互作处理对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有效穗数逐渐增加,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先增加后降低,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推迟,播种到齐穗天数缩短,齐穗至成熟天数变长,最终造成全生育期缩短,理论产量和实割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中早39较甬籼15生育期长、丰产性好。综上所述,稻-豆-油三熟制油菜茬早稻为了获得稳产、高产,播种期以4月20日为宜,品种选择以中早39为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茶树品系杭茶13号的特征与龙井茶加工特性
    黄海涛, 郑旭霞, 李红莉, 赵芸, 张伟, 牛小军, 丁一
    2022, 63 (10):  2283-22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40
    摘要 ( 111 )   HTML ( 15 )   PDF(1237KB) ( 294 )  

    杭茶13号(J1137)是从鸠坑群体种资源中采用单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育成的早生高产茶树新品系。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杭茶13号为早生种,春季萌发期较福鼎大白茶早0~3 d,春季鲜叶667 m2平均产量为76.6 kg,较对照福鼎大白茶产量高61.6%,茶多酚含量高于福鼎大白茶,制龙井茶品质与龙井43相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藜麦菜的设施栽培技术
    梅丽, 韩立红, 祝宁, 周继华, 齐长红, 王俊英
    2022, 63 (10):  2286-229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47
    摘要 ( 137 )   HTML ( 32 )   PDF(2422KB) ( 416 )  

    2015—2020年,对藜麦菜的设施栽培方法、品种筛选、营养品质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形成了设施栽培技术规范,在北京示范应用3.67 hm2,周年生产的效益平均为53.78万元·hm-2。结果表明,设施栽培的藜麦菜高蛋白、高能量,零脂肪、碳水化合物占比低,且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2、钾、镁,低钠,零胆固醇,温室直播方式平均产量1.12 kg·m-2,从甘肃引进的品种GS-4产量最高,达15.1 t·hm-2,口感较好。北京藜麦菜设施栽培技术在示范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政府扶持力度、高端消费方式探索、自主选育品种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掌叶覆盆子根茎中重金属年动态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王松琳, 潘俊杰, 陈正道
    2022, 63 (10):  2291-22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45
    摘要 ( 87 )   HTML ( 5 )   PDF(1469KB) ( 448 )  

    为探究掌叶覆盆子根、茎中重金属含量的全年动态变化及不同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关系,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全年不同时期根和茎中Cr、Ni、Cu、Pb、As、Cd、Se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根和茎中重金属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掌叶覆盆子根和茎中重金属年平均含量大小均表现为Cr>Cu>Ni>Pb>Cd>Se>As,根中Cr、Ni、Cu、Pb和As全年含量变化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茎中Cu、Pb、Cd含量全年呈现出3~4次先增后减的动态变化趋势,As和Se变化趋势平缓,且幅度较小。根中Cr、Ni与其他几种重金属含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根中各重金属间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促进作用,茎中大多数重金属含量间相关性并不显著。掌叶覆盆子根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的拐点基本出现在5月中下旬,茎中拐点出现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研究表明,掌叶覆盆子根和茎的最佳采收期分别在5—6月下旬和7月中下旬。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城郊耕地蔬菜重金属含量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价
    高晴盈, 张辉, 陈静静, 谢拾冰, 倪芝芝, 王亮
    2022, 63 (10):  2295-23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44
    摘要 ( 99 )   HTML ( 2 )   PDF(1870KB) ( 360 )  

    本文研究城郊中轻度污染耕地蔬菜中重金属累积特征,并评价重金属污染情况和健康风险,对城郊耕地的安全利用和蔬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区域随机布点,采集蔬菜及土壤样品并检测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关性分析以及目标危害商数对蔬菜、土壤中As、Hg、Pb、Cd、Cr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As、Hg、Cr及蔬菜中As、Cd、Cr为同一来源的可能性较大,但蔬菜和土壤重金属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不同地块蔬菜对5类重金属富集差异较大,其中鳞茎类对Pb、薯类对Cd、叶菜类对5种重金属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鳞茎类的Pb、Cd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2.014和1.300,分别达到了中度污染及轻度污染级别,远大于其他种类蔬菜,且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达到轻度污染级别。通过统计,Pb、Cd含量达到限量值50%以上的蔬菜占比分别为36.67%和28.33%,其中达到限量值90%以上约17.50%和14.17%,具有潜在Pb、Cd污染趋势。根据目标危害商数分析,Pb、Cd、Cr是造成该区域蔬菜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摄入鳞茎类、叶菜类、芸薹类蔬菜会对该地成人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塘栖枇杷果茶营养成分与风味物质分析
    杨颖, 邢建荣, 徐晓丹, 周万怡, 王明哲
    2022, 63 (10):  2302-23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166
    摘要 ( 108 )   HTML ( 2 )   PDF(1272KB) ( 374 )  

    本文对清香型、花香型及果香型枇杷果茶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糖类、有机酸、微量元素及风味物质组成与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枇杷果茶的营养成分略有差异,维生素、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差异性不大,但果香型产品的氨基酸、有机酸等成分含量高于花香型和清香型。3种果茶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3者共有的成分有16种;具有各类水果气息的酯类物质在果香型产品中含量高达56.127%,显著高于清香型(38.226%)和花香型(34.198%);具有玫瑰、丁香等花香风味的芳樟醇、脱氢芳樟醇、松油醇、香茅醇等醇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花香型产品中,合计为7.990%,显著高于清香型(0.258%)和果香型(0.231%)产品;具有青草气息的正己醇、反式-3-己烯-1-醇、反式-2-已烯-1-醇在清香型果茶中总含量达10%,显著高于其余二者;这些物质共同作用,赋予枇杷果茶不同的饮用体验。本研究为新型塘栖枇杷果茶的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设施栽培对方山柿成熟过程的影响
    施鹏程, 应尚蛟, 任立超
    2022, 63 (10):  2307-231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16
    摘要 ( 67 )   HTML ( 8 )   PDF(2455KB) ( 265 )  

    通过铺设反光膜和遮阴网设施,在不同时间段测定方山柿外观及内含物含量的变化,研究方山柿果实成熟规律,解决过晚成熟造成的果品销售下降问题,总结设施栽培对方山柿果实品质随时间变化的复杂影响。结果表明,铺设反光膜、遮阴网设施及对照处理的果实大小差异无规律;设施组单果重在10月后有增长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优势;对照组和设施组单宁含量差别不明显;可滴定酸在试验测试时间段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各处理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维生素C的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0月中旬达到顶峰;总糖含量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10月初达到一定峰值,随后趋于平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州蜜柑土壤与春梢及果实氮磷钾含量的相关性
    何碧波, 金国强, 李永杰
    2022, 63 (10):  2311-231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55
    摘要 ( 106 )   HTML ( 5 )   PDF(1318KB) ( 340 )  

    本文研究温州蜜柑果园土壤、枝梢叶片及果实中氮(N)、磷(P)、钾(K)营养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为营养监测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本文以临海涌泉温州蜜柑为实验材料,在春梢老熟期取土壤、春梢和果实,观察它们的N、P、K营养元素含量丰缺状况并进行元素相关性分析。果园中N、P、K、水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基本处于适宜范围,而土壤有效磷的含量过高。N、P、K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N和P在春梢(叶片和枝条)中的浓度高于果实(果皮和果肉),而K含量则是叶片>果皮>枝条>果肉。春梢与果实N、P、K养分与土壤的相关性也不一致,土壤的水解氮含量与叶片N和K的含量极显著相关。土壤水解氮与果皮N和K的负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土壤有效磷与果皮N和果肉P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速效钾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与枝条的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皮N和K、果皮P和果肉N均为显著正相关性,说明N、P、K元素间的相关性可能是互促效应,也可能出现相互抑制的关系。掌握土壤和树体N、P、K养分的状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提早监测树体营养水平,及时作出营养丰缺判断和调控,科学平衡、合理施肥,促进树体健康生长和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施利康与菌肥组合对辣椒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应利平, 魏雪梅, 逯明辉, 张明科
    2022, 63 (10):  2314-23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06
    摘要 ( 628 )   HTML ( 18 )   PDF(2384KB) ( 565 )  

    通过3个施利康基施水平和4个灌施菌肥的组合处理,观测其对辣椒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667 m2基施施利康40 kg+海藻菌肥1 L灌根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显著上升,土壤盐分和pH有效下降,同时提升了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并提高了辣椒的早期产量。综合辣椒长势、早期产量及土壤养分指标认为,这一施肥处理在改善连作土壤养分方面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其缓解连作障碍效果及促生效果较其他处理表现更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基质对柑橘容器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黄秀, 柯甫志, 罗华国, 聂振朋, 孙立方, 徐建国, 孙建华
    2022, 63 (10):  2320-232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48
    摘要 ( 146 )   HTML ( 6 )   PDF(4055KB) ( 385 )  

    以台州市黄岩区农业废弃资源甘蔗渣、菌菇渣、茭白叶及常用的椰糠为材料,与细碎红壤土、河沙等按照一定体积比例配制成不同成分基质进行柑橘容器育苗,研究不同基质对实生枳苗株高、主干横径、叶片数、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形态等植株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菌菇渣为基质培育的实生枳苗长势较好,毛根多且辐射范围广,叶片叶绿素含量高,椰糠和甘蔗渣次之。因此,生产上可选菌菇渣作为无病毒容器苗培育的基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伐修剪对郁闭椪柑园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吴雪珍, 王登亮, 孙建城, 郑雪良, 陈骏, 程慧林, 刘春荣
    2022, 63 (10):  2323-23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72
    摘要 ( 101 )   HTML ( 1 )   PDF(1309KB) ( 283 )  

    以树龄25 a、株行距2 m×3 m的郁闭椪柑园进行隔株间伐修剪和隔行间伐修剪试验,结果表明,2种间伐处理明显改善了树体结构和通风透光条件,间伐处理当年的产量低于对照,但第2和3 年的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0.9%、5.2%。2种间伐处理的单果重增加,果实外观改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增加,果实品质全面提升,同时降低了病虫害防治和果实采收的成本,其纯收益分别为41 946、33 156元·hm-2。由此表明,隔株间伐修剪比隔行间伐修剪处理的综合效果更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芋抗重茬种植技术应用效果
    郭文琦, 李春宏, 张培通, 殷剑美, 金林, 王立, 蒋璐, 韩晓勇
    2022, 63 (10):  2326-23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082
    摘要 ( 103 )   HTML ( 5 )   PDF(1848KB) ( 383 )  

    试验于2020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实验基地进行,分别在连作3 a、连作2 a、头茬种植条件下,设置抗重茬种植技术和常规管理(对照),研究抗重茬种植技术对芋生长发育、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探索芋抗重茬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重茬种植导致芋绿叶面积、植株鲜重、植株中钙、铁含量降低,显著影响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为重茬年限越长,芋生长发育、植株中钙和铁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品质指标降低幅度越大。抗重茬种植技术能够明显提高重茬种植芋的各生育期绿叶面积、植株鲜重、钙和铁含量、产量,块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升高,但淀粉含量有所降低。另外,芋重茬种植不宜超过2 a,连作3 a芋产量大幅降低,抗重茬种植技术对产量的提高作用明显减弱,种植风险加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干旱胁迫对三角梅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潘泰妙, 马晓华, 陈义增, 黄李光, 白羽, 张旭乐, 钱仁卷
    2022, 63 (10):  2330-233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77
    摘要 ( 141 )   HTML ( 1 )   PDF(1749KB) ( 422 )  

    为研究干旱条件下三角梅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响应,以一年生长势一致、健康无病虫害的‘同安红’三角梅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干旱法,测定其在自然干旱条件下的地径、叶片含水量、光合参数、过氧化氢(H2O2)含量,超氧自由基( O 2 ·-)产生速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三角梅的地径增量、叶片含水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系数(Tr)不断降低,至停水35 d时,下降至最低;而H2O2含量、 O 2 ·-产生速率及SOD、CAT和APX含量则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在停水21 d(轻度)、28 d(中度)、35 d(重度)时,相比对照差异显著。因此,三角梅可以抵抗轻微程度的干旱,而在重度干旱条件下生长受到抑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彩色油菜品比试验
    苏燕, 傅鸿妃, 石怡超
    2022, 63 (10):  2335-233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41
    摘要 ( 111 )   HTML ( 35 )   PDF(1304KB) ( 535 )  

    对引进的7个彩色油菜品种进行试种,并进行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观赏特性等方面的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结果表明,引进的7个彩色油菜品种的生育期在208~210 d,株高为100.2~126.6 cm,其中,土黄最矮,粉花最高。观赏花期为20~34 d。其中,金橙和粉花的花期最短,仅为20 d;白花和橙花花期最长,为34 d。折合产量为1 320.66~1 950.98 kg·hm-2,以金橙最高,其次是粉花,红花最低,除金橙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外,其他品种均低于对照。综合考量产量和观赏性能认为,金橙和粉花表现较佳,适宜在双浦地区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短稳杆菌对田间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
    应俊杰, 应铮峥, 沈颖, 吴晓燕, 吴世军, 张建斌
    2022, 63 (10):  2338-234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061
    摘要 ( 262 )   HTML ( 10 )   PDF(1308KB) ( 461 )  

    果蝇是杨梅成熟采摘期最主要的害虫,为科学防控杨梅果蝇,寻求可以在杨梅生产上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农药,本研究于2021年5—6月进行了100亿·mL-1短稳杆菌悬浮剂防治杨梅果蝇田间药效小区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00亿·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对杨梅果蝇的防效随浓度增加而上升,600倍液(1.67×107·mL-1)为适宜剂量,施药后14 d两块试验地点防效分别达87.6%和92.0%,与对照药剂60 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2 000倍液(30 mg·kg-1)防效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100亿·mL-1短稳杆菌悬浮剂具有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等特点,适用于杨梅果园果蝇防治,并能兼治杨梅卷叶蛾、蓑蛾、尺蠖等鳞翅目害虫,可以在实际生产上替代、轮换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使用,延缓杨梅果蝇抗药性的产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栽培和生态防控技术对改善黄龙病柑橘果实品质的探究
    谌国莲, 刘家容, 邓倩婷
    2022, 63 (10):  2342-23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24
    摘要 ( 122 )   HTML ( 5 )   PDF(1329KB) ( 432 )  

    为了改善柑橘类果树黄龙病症状,提升果实品质,我们采用有机栽培和生态防控技术进行管理,测定果实的感官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和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栽培和生态防控技术管理的脐橙,除了总糖(7.66%~8.79%)、还原糖(3.51%~4.15%)、蔗糖(4.15%~4.80%)低于市售果实以外,其他各项指标均保持在正常范围,而且和市售果相比,出汁率(60.46%~62.18%)更高,果皮着色更好,含渣率(37.82%~39.54%)更低;对砂糖橘的效果是提高出汁率(62.44%~67.33%),降低含渣率(32.67%~37.56%),但提高了果皮厚度(0.199~0.229 cm),且纵径(3.481 cm)、横径(2.944 cm)、单果重(21.36 g)、可食重(15.91 g)、可食率(73.39%)、果皮着色、总糖(6.30%)、还原糖(2.40%)、蔗糖(3.90%)均低于同等地区未感染黄龙病的砂糖橘果实和市售砂糖橘,其他指标均正常;采用有机栽培和生态防控技术进行管理的染病蕉柑2号和254号,可提高出汁率,降低含渣率,但染病蕉柑2号和254号果皮厚一些,着色差一些,总糖、还原糖、蔗糖含量低于市售果实,由于总酸含量太低,使得糖酸比、固酸比高于市售果较多,其他指标和市售果相比均正常。综上,脐橙、砂糖橘和蕉柑采用有机栽培和生态防控技术,提高了出汁率,降低了含渣率,在糖含量、着色强度方面还需继续改善,所采用的有机栽培和生态防控技术对脐橙的效果最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单剂型除草剂对糯玉米制种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杂草解毒机制的研究
    权晓康, 陆宏园, 刘家丰, 丁焓赟, 宋博文, 剧佳华, 胡伟民
    2022, 63 (10):  2349-235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04
    摘要 ( 112 )   HTML ( 2 )   PDF(1293KB) ( 303 )  

    目前国内针对糯玉米制种田播后苗前单剂型除草剂田间防除效果的比较研究及杂草对除草剂解毒机理的研究较少。本文选用了乙草胺、莠去津、二甲戊灵3种播后苗前单剂型除草剂进行糯玉米制种田杂草防除试验,分析玉米自交系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状况、杂草种类和密度,并对杂草叶绿素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及谷胱甘肽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均能显著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田间杂草的种类和数量,但对杂草的防除机制有所差异;莠去津防除杂草效果最好,并对自交系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还原型谷胱甘肽(GST-GSH)偶联解毒机制可能参与了杂草降解除草剂毒性的生理生化过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线莲茎腐病致病菌的分离及其拮抗菌的筛选
    路梅, 刘建峰, 郑熊飞, 刘永立, 胡海涛
    2022, 63 (10):  2354-235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39
    摘要 ( 1146 )   HTML ( 7 )   PDF(8339KB) ( 524 )  

    茎腐病是金线莲人工栽培中的一种主要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控,但防治效果不理想,且易造成农药残留。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了金线莲茎腐病致病菌菌株。为了获得金线莲茎腐病致病菌的拮抗菌,本文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了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放线菌等3种生防菌对金线莲茎腐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放线菌等3种生防菌对金线莲茎腐病致病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哈茨木霉抑菌作用最强,菌丝生长抑制率在第5天到达66.7%,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提高实验重复性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
    练云, 周扬, 雷晨芳, 武永康, 李海朝, 王仕伟, 王金社, 卢为国
    2022, 63 (10):  2359-23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64
    摘要 ( 106 )   HTML ( 3 )   PDF(4136KB) ( 391 )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抗性鉴定是开展相关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本研究针对抗性鉴定过程中调控小环境提高大豆胞囊线虫接种效率,建立一种可提高实验重复性的抗性鉴定方法,为开展抗性资源筛选、培育抗病品种、鉴定大豆种植区感染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理小种类型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在抗性鉴定容器底部铺设4 cm高底滤网,并加0.3~0.5 cm深的水,利用水分蒸发保持大豆胞囊线虫生长所需要的湿度,并降低由于光照引起的局部高温;将经蔗糖梯度离心纯化后的虫卵用于接种,将传统的一次接种改为间隔24 h的两次接种,减小接种时所打孔的直径,增加虫卵与寄主的接触面积,以上改进保证接种的虫卵数量更精确,辅助虫卵孵化后尽快找到寄主并侵染。通过在待鉴定材料下面铺设底滤网和加水,待鉴定大豆植株的生长环境在温度和湿度方面得到有效改善;通过纯化虫卵、多次接种及减小接种时虫卵与根系间孔直径方面的改进,提高了线虫侵染效率,使得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本研究报道的一种基于调控小环境提高实验重复性的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鉴定方法,可用于大豆胞囊线虫病相关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监测方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效果
    李宽, 郑能文, 蒋敏华, 王星
    2022, 63 (10):  2364-23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421
    摘要 ( 95 )   HTML ( 10 )   PDF(1579KB) ( 372 )  

    为验证不同监测方法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监测效果,测试了智能性诱、智能灯诱、田间赶蛾的稻纵卷叶螟虫情动态。结果表明,性诱监测诱集蛾量明显低于灯诱监测,且在主害代未能形成明显的峰期和峰次,监测效果不如灯诱监测。灯诱监测诱集蛾量虽然少于田间赶蛾,但其诱蛾动态与赶蛾监测基本吻合,且灯诱峰次多、始见期早。田间赶蛾与灯诱比较,高峰日早,峰型更为明显。智能灯诱监测可较好地反映稻纵卷叶螟的田间发生动态,性诱、灯诱、田间赶蛾、田间调查等多种监测方法相结合,可准确测报稻纵卷叶螟各世代的峰期及蛾量发生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精益生产的黔东南烟草赤星病防控关键问题调查与对策
    杨菀彤, 许灵杰, 徐健, 吴长兵, 黄静, 曲振飞, 柳强, 张继, 潘周云
    2022, 63 (10):  2368-237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21
    摘要 ( 115 )   HTML ( 1 )   PDF(1887KB) ( 413 )  

    运用PDCA思维和QC管理工具,开展影响黔东南烟草赤星病防治效果较差的原因分析,明确了影响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3项对策措施:明确烟草赤星病的始发期,增强预防农药波尔多液药效,缩短防治农药菌核净用药安全间隔期。综合示范区667 m2用药成本较常规防治区降低2.67元,产值增加67.32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烟叶质量安全得到提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魁杨梅肉葱病果实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的变化分析
    包日在, 俞浙萍, 张淑文, 戚行江, 孙鹂, 任海英
    2022, 63 (10):  2372-23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73
    摘要 ( 149 )   HTML ( 15 )   PDF(1323KB) ( 506 )  

    杨梅肉葱病是一种严重病害,对产量和果实品质影响较大,目前,其发病原因和机理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分析杨梅肉葱病发生过程中果实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探究发病原因,为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东魁杨梅为试材,在肉葱病发病初期、盛期和末期分别采集病果和健康果,测定果实N、P、K、Ca、Mg、Fe、Zn、B等矿质元素和脱落酸(ABA)、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和赤霉素(GA)等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发病初期病果中除了Mg、B显著高于健康果外,其他矿质元素没有显著性差异,发病盛期病果中所检测的矿质元素均高于正常果,处于一种富营养状态,K/Mg比值显著低于健康果;发病初期病果中ABA、IAA、ZR和GA的激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果,病果中IAA/ABA、ZR/ABA、GA/ABA和(IAA+ZR+GA)/ABA的比值均显著高于健康果,到发病盛期病果中ABA、IAA含量与健康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ZR、GA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果。因此初步认为,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肉葱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种杀菌剂对食用菌链孢霉的体外抑制作用
    刘斌, 董照锋
    2022, 63 (10):  2377-237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276
    摘要 ( 311 )   HTML ( 1 )   PDF(2027KB) ( 532 )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防治食用菌链孢霉的杀菌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于接种后测定戊唑醇、枯草芽孢杆菌、四霉素、春雷霉素、多抗霉素、多菌灵共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戊唑醇、四霉素、多菌灵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40%多菌灵悬浮剂 1 00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95.5%和71.5%,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 9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90.3%和100%,0.15%四霉素水剂 2.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79.5%和99.9%,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粉剂 500万芽孢·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73.9%和8.4%,2%春雷霉素水剂10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62.6%和22.9%,3%多抗霉素水剂60 μg·mL-1对菌丝生长20 h和孢子萌发8 h的抑制率分别为63.5%和3.2%。生产中可采用戊唑醇、多菌灵和四霉素防治食用菌链孢霉,浓度参考推荐使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10种除草剂对甜叶菊的安全性评价
    刘爽, 王珊珊, 张美玲, 王建霄
    2022, 63 (10):  2380-23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23
    摘要 ( 199 )   HTML ( 10 )   PDF(2234KB) ( 356 )  

    为筛选对甜叶菊安全的茎叶除草剂,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10种除草剂对甜叶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除草剂中,10.8%高效氟吡甲禾灵、10%精喹禾灵、240·g·L-1烯草酮、10%精噁唑禾草灵、15%精吡氟禾草灵、12.5%烯禾啶在试验剂量处理下均对甜叶菊幼苗安全;而15%噻吩磺隆、48%灭草松、25%辛酰溴苯腈、10%乙羧氟草醚在试验剂量下对甜叶菊产生了明显的药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株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在香蕉饮料发酵中的应用
    徐鑫龙, 郝之奎, 王震豪, 车谦, 赵鹏渊, 张杭琪, 杜乐乐, 李文洁, 王丹华, 梁金溪, 廖祥儒, 李建宋
    2022, 63 (10):  2384-238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372
    摘要 ( 112 )   HTML ( 1 )   PDF(2561KB) ( 293 )  

    本研究从美人蕉属植物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产酸菌株,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研究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一株植物乳杆菌,命名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YBC psL;以香蕉为原料,将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YBC psL应用于香蕉饮料发酵,结果表明,当香蕉与水比例为1∶2、蜂蜜添加量为2.0%时,氨基酸、乳酸和黄酮的含量明显升高;当果葡糖浆添加量为10%时,产品酵素的黏度适当、酸甜适口,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PLC-MS/MS法测定禽蛋中8种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
    陈瑶, 虞冰, 马婧妤, 朱文刚, 刘莉
    2022, 63 (10):  2389-239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30
    摘要 ( 110 )   HTML ( 3 )   PDF(1439KB) ( 302 )  

    为建立禽蛋中8种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我们将匀浆后的样品用1%甲酸酸化乙腈溶液提取,经涡旋、超声、离心、氮吹、过滤一系列操作后,在UPLC-MS/MS上测定。结果表明,测定8种氟喹诺酮类兽药在2~50 n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70.25%~113.67%,相对平均偏差小于12%。本研究表明,UPLC-MS/MS法测定8种氟喹诺酮类方法操作简便,提取步骤简单,可实现8种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殷雪琰, 王洁琼, 王国庆, 罗漪涟, 朱佳明, 翟云忠
    2022, 63 (10):  2393-23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49
    摘要 ( 129 )   HTML ( 7 )   PDF(2138KB) ( 472 )  

    为摸查常州地区茶叶质量安全状况,基于固相分散萃取样品处理一体机净化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建立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液相质谱法(HPLC-Q Exactive),测定茶叶中121种农药残留,并按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和英国食品标准局风险排序体系,对茶叶中检出的农药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在70个茶叶样品中有47个检出农药残留,检出率为67.1%;检出农药22种,单项农药检出率为1.43%~41.4%。经方法学验证,121种农残在茶叶中的定量限为2.5~10 μg·kg-1,在基质中进行50 μg·kg-1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回收率分别为66.7%~123.8%,相对标准差≤11.2%。依据膳食评估公式计算,所检出农药的膳食摄入风险每日允许摄入量为 0.001~0.760,均小于1,说明摄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由农药风险排序得出,茶叶中检出的22种农药均处于中低风险。结果表明,茶叶质量安全情况良好,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色溶剂提取玉米芯黄酮的纯化及活性测定
    于德涵, 黎莉, 杨景淇, 曲男, 徐喆, 孙悦
    2022, 63 (10):  2400-240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20
    摘要 ( 89 )   HTML ( 4 )   PDF(5462KB) ( 382 )  

    为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的玉米芯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和测定纯化黄酮的活性,本文首先对几种不同特性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并优化了吸附纯化工艺,然后以对羟基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的清除性能为指标,评价玉米芯黄酮的抗氧化性;又通过体外抑制细菌生长实验来测定黄酮的抑菌性;最后通过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实验测定其降糖活性。结果表明,XAD-2树脂和D101树脂在纯化玉米芯黄酮时效果相当,浓度1 mg·mL-1、pH 4.0的待吸附液以15 mL·h-1的速度上样吸附,再用70 mL 70%乙醇洗脱液以60 mL·h-1的速率对树脂进行洗脱,最终可将玉米芯黄酮分别纯化2.05和1.94倍。纯化后的玉米芯黄酮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虽弱于VC,但较之纯化前有所增强;玉米芯黄酮对实验细菌均有抑制性,纯化后的玉米芯黄酮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纯化前;玉米芯黄酮有降糖活性,较高浓度时其降糖能力接近阿卡波糖。可知低共熔溶剂提取的玉米芯黄酮有抗氧化、抑菌和降糖活性,XAD-2大孔树脂和D101大孔树脂皆可用于纯化玉米芯黄酮,纯化效果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与特种养殖
    稻蟹共生模式农事活动对河蟹筑穴行为及产量的影响
    李浩, 武淑霞, 王洪媛, 刘宏斌, 徐洋, 李伟晶, 雷秋良, 马思琪
    2022, 63 (10):  2406-24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53
    摘要 ( 117 )   HTML ( 1 )   PDF(2982KB) ( 320 )  

    关注稻田养殖生物的生存状况有利于促进水稻与水产养殖生物稳产与高产。河蟹生长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水稻田间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稻蟹共生模式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管理,农事活动会对河蟹生存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该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距离因子、水位因子以及施肥因子,分析比较田块到主路不同距离、稻田灌水和施肥等因素对河蟹筑穴习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人类活动使得靠近主路处理田块蟹洞数量显著增加,河蟹成活率下降5.34百分点,产量降低10.58%。同时,田面水深与稻田蟹洞个数呈显著负相关,水浅导致河蟹筑穴行为增加;施氮量与河蟹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施氮量与蟹洞个数无相关性,河蟹筑穴行为影响不大,且河蟹的大部分生育期内田面水铵氮含量也不超标。通过适当调节田间管理措施,如减少人类活动和增加田面水深等措施可达到在稻田养蟹过程中提高河蟹产量的目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恩诺沙星在马口鱼体内的代谢动力学
    何欣, 柳爱春, 白俊慧, 童朝明
    2022, 63 (10):  2410-24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12
    摘要 ( 119 )   HTML ( 2 )   PDF(2865KB) ( 373 )  

    为了解恩诺沙星在马口鱼体内的代谢消除规律,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了连续5 d口服10 mg·kg-1的恩诺沙星后,马口鱼体内各组织中恩诺沙星的含量变化趋势,并通过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研究表明,在(22±2)℃水温下,马口鱼连续5 d口服10 mg·kg-1的恩诺沙星,血液、肝脏和肌肉中的达峰时间分别为4、8和12 h,吸收半衰期分别为2.230 1、4.587 0和6.551 0 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5.726、52.399和42.081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分别为151.027、328.660和307.200 μg·mL-1·h。恩诺沙星在马口鱼体内的建议休药期至少为330 ℃·d。为马口鱼养殖中的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对脂多糖诱导斑马鱼炎症模型的保护作用
    扈晓佳, 董思萱
    2022, 63 (10):  2415-241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05
    摘要 ( 132 )   HTML ( 2 )   PDF(3155KB) ( 443 )  

    本文通过构建脂多糖(LPS)诱导的斑马鱼炎症模型,研究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的抗炎活性。使用卵黄囊注射LPS建立斑马鱼炎症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组给予系列浓度(3.9~1 000 μL·mL-1)的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考察斑马鱼的最大耐受剂量。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斑马鱼的表型和死亡率,使用尼康NIS-Elements D3.10高级图像处理软件捕获和分析图像。以斑马鱼炎症中性粒细胞个数的统计学分析结果评价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浓度小于15.6 μL·mL-1时,在斑马鱼模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毒性或异常发育。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斑马鱼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显著上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吲哚美辛组(80 μmol·L-1吲哚美辛)和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组(15.6 μL·mL-1)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在炎症消退作用方面,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组(44%)略优于吲哚美辛组(38%)。本研究发现,自然阳光葡萄阿萨伊果混合饮料通过降低炎症部位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对LPS诱导的斑马鱼具有明显的抗炎保护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绍兴市桃种质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
    王剑, 邢海, 王孙杰, 陈锦宇, 汪素琴
    2022, 63 (10):  2419-24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29
    摘要 ( 115 )   HTML ( 11 )   PDF(2739KB) ( 560 )  

    通过查阅文献、实地勘察、访谈了解和生物学鉴定等方法,调查绍兴市范围内桃种质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表明,绍兴市桃种质资源熟期跨度大,主导品种突出,品种性状优良,共收集到4大类38份种质资源。调查发现,绍兴市桃产业发展迅猛,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总产量、总产值和优质商品果率稳步提升,但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缺乏本地选育品种及产业链深化不足等问题。基于此,应加强绍兴市桃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和利用,强化对种质资源的全面鉴定评价,开展分子标记研究,重视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提高果品品质,强化精深加工能力,发展桃全产业链。调查绍兴市桃种质资源状况,为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省陆河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陈颖, 牛磊, 关开朗, 邓演文, 谭广文
    2022, 63 (10):  2425-24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66
    摘要 ( 86 )   HTML ( 3 )   PDF(1320KB) ( 321 )  

    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对广东省陆河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陆河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4科644属1 327种(包含种下单位,下同),其中野生裸子植物2科2属3种,野生被子植物共有152科642属1 324种。定量化研究结果显示,陆河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丰富程度综合指数为-0.49,低于乐昌(1.42)、广州(0.77)、深圳(0.23)、乳源(0.09)、紫金(-0.08)、东莞(-0.18),仅略高于平远县(-0.79)和饶平县(-0.97),表明陆河县野生种子植物区系丰富程度较低。属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以热带成分为主,占69.9%,具有较强的热带特征;温带成分占20.9%,以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占比较高;中国特有属仅占0.6%,特有性较低。本研究能为陆河县的野生种子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园林绿化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典型电镀场地含氟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李云飞, 张璐, 吴玉娇, 于宁宁
    2022, 63 (10):  2429-24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16
    摘要 ( 112 )   HTML ( 5 )   PDF(1278KB) ( 295 )  

    以电镀场地重金属(主要污染物为六价铬、镍)含氟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硫代硫酸钠(Na2S2O3)、多硫化钙(CaSx)、氢氧化钙[Ca(OH)2]、水泥、海泡石等5种固化/稳定化材料,开展修复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实施。研究结果表明:(1)单独添加Na2S2O3和CaSx对六价铬的去除率均达到100%,单独添加1.5%Ca(OH)2对镍和氟化物的去除率为93.3%和12.3%;(2)低浓度的Na2S2O3(0.2%)和Ca(OH)2(2%)复配对六价铬、镍、氟化物的去除率为100%、57.6%、76.5%;(3)实际工程应用中,添加0.1%Na2S2O3和1.5%Ca(OH)2进行搅拌、养护7 d后,目标污染物浸出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4848—2017)Ⅳ类标准,达到修复目标。本项目成功实施为同类型重金属含氟复合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技术实施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浙江农业品牌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张凝, 胡豹
    2022, 63 (10):  2433-243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046
    摘要 ( 148 )   HTML ( 6 )   PDF(1327KB) ( 405 )  

    基于浙江省当前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行动的大背景,通过深入剖析浙江省农业品牌发展现状,分析浙江省农业品牌建设存在的整合力度不大、重视程度不高、管理系统不全、文化内涵不足、人才支撑不强等五大突出短板,提出强化品牌整合、优化功能定位、完善监管体系、根植乡愁厚土、培育创新思维等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目山宝”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问题与对策
    张一超, 王洁, 张月莉
    2022, 63 (10):  2438-244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26
    摘要 ( 196 )   HTML ( 20 )   PDF(1295KB) ( 438 )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发展,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越来越成为全面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实现区域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手段。“天目山宝”作为杭州市临安区全地区、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代表的不仅是临安地区的农产品,同时也代表的是临安地区的区域生态形象。在关联临安地标和地区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发展过程中稳步提升,协调相关地区资源、提高农产品价格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天目山宝品牌发展时间较短,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天目山宝品牌建设探究,总结品牌建设问题,为天目山宝品牌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澳县乡村旅游村民感知效应的研究
    潘丽辉, 严楠, 郑殷岳
    2022, 63 (10):  2442-24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27
    摘要 ( 128 )   HTML ( 661 )   PDF(1357KB) ( 301 )  

    乡村旅游效应的感知会影响其对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 意愿。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特征村民对乡村旅游效应感知存在差异, 不同程度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对乡村旅游效应感知也存在差异。因此,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不同村民群体的感知差异, 为正面效应因子感知较为显著的村民群体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 为负面效应因子较为显著的村民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措施; 从政治活动、 社会活动、 经济活动等方面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水禽养殖户生态养殖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兰丁旺, 翁贞林, 孙倩, 汤晋
    2022, 63 (10):  2449-245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19
    摘要 ( 93 )   HTML ( 3 )   PDF(1303KB) ( 314 )  

    为缓解生态压力,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了解水禽养殖户生态养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江西省280份水禽养殖户的样本数据,对江西省水禽养殖户生态养殖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水禽养殖户生态养殖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技术、资金、周围人的意愿都会对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的意愿造成影响;性别对水禽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意愿行为正向相关,其余变量对水禽养殖户进行生态养殖意愿行为负向相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嘉湖桐乡石门镇农业景观特征解析与发展启示
    钱家豪, 张亚平, 徐斌
    2022, 63 (10):  2455-246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19
    摘要 ( 86 )   HTML ( 3 )   PDF(12460KB) ( 272 )  

    农业景观作为目前乡村振兴建设的空间基底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却在人地矛盾凸显的当下面临某些发展困境。文章利用ArcGIS技术结合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石门镇农业景观总体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出三方面主要特征:1)以特色农产品种养为主的农业经济;2)以空间利用为主的生态智慧营建;3)强调人地共生模式下的地域性特征文化。未来针对农业景观的规划设计可以重点从四个方面展开:1)核心特色产业的优化与复兴;2)传统农业系统保护利用与功能再生;3)空间复合化利用,建立人地良性互动;4)重塑文化容器,强调文化管理意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生态农产品社交电商渠道的选择
    孙昌梅, 杨雪雁, 陈李波, 刘亚东
    2022, 63 (10):  2461-24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183
    摘要 ( 206 )   HTML ( 5 )   PDF(1435KB) ( 348 )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向高品质、高营养型转变,因此,原生态农产品成为首选,但是由于销售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产销无法实现有效对接。现今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推动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社交电商渠道在解决农产品销售中起到重大作用。基于此背景,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之上,对浙江省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原生态农产品种植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研究确定影响农户社交电商渠道多样性选择的因素组合。结果表明,1)土地规模和物流情况作为农户社交电商选择的必要条件,个体受教育程度、农户年龄、电商的培训、产品利润均不是单独产生农户社交电商多样性选择的必要条件;2)存在2条驱动社交电商多样性选择的路径:农户受教育程度+电商的培训程度+农户的土地规模+物流状况+利润比率、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土地规模+物流运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