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2, Vol. 63 ›› Issue (11): 2746-2750.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36

• 畜牧兽医 • 上一篇    

牧鸭治蝗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鸭肉品质的影响

李珂珂1,2(), 杨速2, 周宁2, 操勇清2, 吴利楠1, 热汗古丽3, 王域3, 熊小兰1,2, 李海英1,*(), 卢立志2,*()   

  1. 1.新疆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00
    3.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 收稿日期:2022-05-30 出版日期:2022-11-11 发布日期:2022-12-16
  • 通讯作者: 李海英,卢立志
  • 作者简介:卢立志(1965—),男,浙江温州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工作,E-mail:lulizhibox@163.com
    李海英(1968—),女,山东莱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工作,E-mail:lhy-3@163.com
    李珂珂(1995—),男,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E-mail:048499150@qq.com
  • 基金资助:
    浙江省农业(畜禽)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68)

  • Received:2022-05-30 Online:2022-11-11 Published:2022-12-16

摘要:

本试验旨在探索牧鸭治蝗技术对草原保护的影响以及鸭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为生物治蝗途径提供数据支撑。我们选择800只四川麻鸭,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0只,每周测量蝗虫密度计算防效。试验为期两个月,每组随机选择10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发现,牧鸭治蝗模式下蝗虫密度显著降低,试验结束时蝗虫防效达到79%;牧鸭治蝗模式下腿肌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脂率极显著降低。常规肉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pH、滴水损失、剪切力等结果不显著;氨基酸比较结果表明,在放牧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鸭肉中酪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组间同一部位相比,试验组胸肌中硬脂酸(C18∶0)、亚麻酸(C18∶3n3)和二十碳二烯酸(C20∶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腿肌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n6)和二十二六烯酸(C22∶6n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蝗灾严重山地草原四川麻鸭可以放牧饲养,应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牧鸭治蝗, 虫口密度, 鸭肉品质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