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中英文目录
    2022, 63 (11):  0-0. 
    摘要 ( 41 )   PDF(12028KB) ( 18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产地环境治理与安全生产
    农村生活污水厌氧消化液在农田利用中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的影响
    王云龙, 李欣, 苏瑶, 喻曼, 徐天予, 罗安程, 沈阿林
    2022, 63 (11):  2471-247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55
    摘要 ( 106 )   HTML ( 1 )   PDF(1736KB) ( 249 )  

    为探讨厌氧处理后农村生活污水在农田利用中对土壤环境及作物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量的厌氧出水对轮作玉米和萝卜进行了586 d灌溉。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厌氧消化液对土壤生态及作物品质均未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采用经厌氧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作为灌溉用水是可行的。本文为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提供了数据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镉污染农田甜(糯)玉米品种对镉的积累特性
    谢炜, 汪亚萍, 黃窈军, 高敬文
    2022, 63 (11):  2478-24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49
    摘要 ( 131 )   HTML ( 3 )   PDF(2583KB) ( 276 )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籽粒镉(Cd)低积累玉米品种,为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本试验研究22个玉米品种对Cd的富集和转运特征,并探讨了玉米不同器官和籽粒Cd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产量和籽粒Cd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这两个因素考虑,推荐种植的鲜食糯玉米品种为:黑甜糯168、浙糯玉14、浙糯玉16、浙甜糯86,鲜食甜玉米品种为:浙泰甜928、承玉19。供试玉米品种籽粒、茎秆、叶片、棒和壳的Cd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3~0.51、0.18~1.69、1.24~4.96、0.29~2.54、0.14~1.26 mg·kg-1,不同品种玉米Cd积累能力差异最大的器官是籽粒,植株各部位富集能力为叶片>壳≈茎秆>棒>籽粒,说明与Cd吸收能力相比,Cd转运能力对籽粒Cd积累的影响更大。通过对籽粒Cd含量聚类将22个玉米品种分为低镉含量组、中镉含量组、高镉含量组。高镉含量组植株各部位的Cd富集系数和各部位-籽粒Cd转运系数均高于其他两组,说明高镉含量组玉米品种同时具有较高的Cd吸收能力和Cd转运能力。低镉含量组棒(r2=0.469**)、壳(r2=0.258**)、叶片(r2=0.151*)Cd含量与籽粒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低镉含量组玉米各部位Cd含量与籽粒Cd含量的相关系数高于其他两组,说明低镉含量组不同部位向籽粒的转运能力对籽粒Cd含量的影响更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类型蔬菜重金属镉低积累品种筛选
    倪中应, 苏瑶, 汪亚萍, 黄窈军, 王云龙, 贾生强
    2022, 63 (11):  2486-249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52
    摘要 ( 80 )   HTML ( 3 )   PDF(2061KB) ( 193 )  

    通过盆栽试验在不同镉污染浓度条件下,探讨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9个蔬菜品种对土壤Cd的吸附规律,根据重金属低积累蔬菜的判定标准,筛选出污染地区可以种植的Cd低积累蔬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1)对土壤Cd积累由低到高排序为根茎类<叶菜类(菠菜除外)<茄果类,其中速生虎耳菠菜最易吸收富集土壤Cd。2)叶菜类蔬菜随土壤Cd污染程度增加,Cd更多的由可食部分向非可食部分迁移;根茎类蔬菜则随土壤Cd污染程度增加更多的富集在可食部分;而茄果类蔬菜在轻中度污染土壤中,吸收的Cd更多富集于非可食部分,在重度污染土壤中,则更多的向可食部分迁移。3)菠菜和辣椒不能够在轻度镉污染土壤中种植,可考虑种植春不老萝卜、冬青和六月慢等蔬菜;春不老萝卜种植在中重度污染地区时,可食部分的Cd含量未超过国家安全标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活性污泥复混肥施用效果与风险评价研究
    徐立军, 王云龙, 贾生强, 喻曼
    2022, 63 (11):  2491-24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54
    摘要 ( 87 )   HTML ( 1 )   PDF(1203KB) ( 192 )  

    为探究活性污泥复混肥料的肥效及环境影响,以小青菜和黑麦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活性污泥复混肥料不同施用量下,作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评估活性污泥复混肥料的肥效和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复混肥可以显著增加黑麦草株高,提高小青菜产量,实现改善作物性状与增产的目的;但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复混肥施用仍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施用时需对其用量或施用次数进行限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镉污染农田不同水稻品种对镉的积累特性
    徐立军, 黃窈军, 汪亚萍, 谢炜, 高敬文
    2022, 63 (11):  2495-24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48
    摘要 ( 1215 )   HTML ( 7 )   PDF(1690KB) ( 280 )  

    在大田试验环境下筛选籽粒镉(Cd)低积累水稻品种,为Cd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指导。本试验研究14个水稻品种对Cd的富集、转运特征,并探讨了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Cd积累规律。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产量和籽粒Cd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这两个因素考虑,推荐种植的水稻品种为:甬优538、浙粳优6153、浙粳99、浙辐粳83、秀水121。供试水稻品种籽粒、秸秆的Cd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0.13~0.95 mg·kg-1、1.39~3.84 mg·kg-1,籽粒Cd的变差大于秸秆Cd,且秸秆的Cd富集能力大于籽粒,说明与Cd吸收能力相比Cd转运能力对籽粒Cd积累的影响更大。通过对籽粒Cd含量聚类将14个水稻品种分为低镉含量组、中镉含量组、高镉含量组。低镉含量组各部位的Cd富集系数和Cd转运系数均低于其他两组,说明低镉含量组水稻品种同时具有较低的Cd吸收能力和Cd转运能力。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植株Cd含量不断提高。并且,齐穗期-成熟期不同类型水稻品种植株Cd含量差异较大,说明齐穗期-成熟期是植株Cd快速积累时期和影响籽粒Cd积累的关键时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高粱品种对土壤重金属Cd的积累差异
    邵建均, 楼振邦, 徐立军, 谢炜, 卢华兵, 喻曼
    2022, 63 (11):  2500-25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51
    摘要 ( 136 )   HTML ( 1 )   PDF(1192KB) ( 370 )  

    本研究通过探讨高粱不同组织对土壤重金属镉(Cd)的积累差异,筛选出适宜在镉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中兼具能源和粮食作物优势的品种,为重金属Cd污染地区的环境修复和作物种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辽糯11、汾酒梁1号、川糯梁2号、衡糯9号、晋杂22、辽杂82共6个品种,研究不同品种根、茎、叶、穗4个组织对重金属Cd的积累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高粱农艺性状和Cd富集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高粱根、茎、叶中的Cd含量总体大于穗中的Cd含量。辽杂82的根、茎和叶对Cd的吸收均高于其他品种,富集系数最高,生物量大,相较其他品种更具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优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镉污染耕地小麦种植中安全利用措施优化研究
    喻曼, 潘建清, 高敬文, 乔宇颖, 汪玉磊, 朱有为
    2022, 63 (11):  2503-25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50
    摘要 ( 139 )   HTML ( 1 )   PDF(7105KB) ( 282 )  

    为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调理剂与叶面阻控剂、养分管理对镉污染耕地小麦种植降镉(Cd)效果的影响,本文采用响应面法(RSM)中的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 Design(BBD)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叶面阻控剂和养分调理措施在小麦种植中的降镉效果,探寻最优组合,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别调理剂组合在小麦种植中的降镉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均降镉率以生物型土壤调理剂组合效果最佳。响应曲面分析表明,每667 m2 300 kg生物型调理剂配施200 kg有机肥可达到较理想的安全利用效果,即小麦每667 m2产量353 kg、小麦籽粒镉含量0.058 mg·kg-1、降镉率84.6%。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镉积累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徐立军, 黃窈军, 汪亚萍, 沈阿林, 高敬文
    2022, 63 (11):  2508-25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47
    摘要 ( 171 )   HTML ( 8 )   PDF(1302KB) ( 264 )  

    世界范围内大面积农田遭受镉(Cd)污染,而与其他谷类作物相比,小麦籽粒更易积累Cd,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风险因素。明确籽粒Cd积累差异形成的原因及其生理机理,对于低积累Cd小麦品种育种工作和小麦安全生产的栽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了根际Cd生物有效性、根系Cd吸收、Cd由根系向地上部分转运、Cd向籽粒转运等影响Cd积累的关键因素。分析了水分管理、有机肥施用等栽培措施和根系活动对根际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总结了根系Cd吸收相关的转运载体,并讨论了农艺措施对根系Cd吸收的影响;概述了Cd由根系向地上部运输的途径及相关载体,并阐述了Cd在根系液泡内分隔在降低Cd运输中的作用;讨论了Cd通过灌浆期根系吸收和营养器官储存Cd再动员两种途径向籽粒运输及相关机理。最后,对未来小麦Cd积累机理和安全利用措施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活污泥营养基质配方优化研究
    王云龙, 苏瑶, 喻曼
    2022, 63 (11):  2512-251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24
    摘要 ( 83 )   HTML ( 1 )   PDF(4187KB) ( 211 )  

    生活污泥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一般存在养分不均衡、易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为改善污泥理化性状,利用不同农用废弃物和基质筛选最优的污泥营养基质配方,为拓展污泥土地利用途径提供依据。采用混料极端顶点设计,从养分和物理性状调理角度筛选改良材料,并运用综合隶属度和曲面优化法对污泥营养基质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菇渣的加入可有效改善污泥通气孔隙度,显著提高基质有机质和全钾含量,同时对电导率等不存在明显影响,可作为基质配方的主要原料。曲面优化后基质配方比例为污泥50%,菇渣41.6%~44.5%,草炭5.5%~7.4%,蛭石-珍珠岩0.0%~1.0%,综合隶属度在0.80以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肥、调理剂和阻控剂在生菜种植中的降镉效果
    汪玉磊, 贾生强, 徐立军, 谢炜, 王云龙, 苏瑶
    2022, 63 (11):  2517-252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53
    摘要 ( 90 )   HTML ( 2 )   PDF(4983KB) ( 187 )  

    针对镉(Cd)污染蔬菜地,通过施用不同梯度调理剂、有机肥和叶面阻控剂,探究镉污染菜地生菜安全种植过程中调理剂、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污染菜地蔬菜安全种植技术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单施调理剂1 500 kg·hm-2以上,可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但施量增至6 000 kg·hm-2时,其效果与3 750 kg·hm-2无显著差异;单施有机肥1 500 kg·hm-2以下对Cd向生菜可食部分的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施用量在3 750 kg·hm-2以上,则随着有机肥施入量增加而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且效果优于单施调理剂;调理剂和有机肥同时施用,且施用量大于3 750 kg·hm-2时对生菜可食部分降Cd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响应曲面分析结果显示,单施6 000 kg·hm-2有机肥即可达到理想的安全利用效果,若能配套叶面阻控剂的喷施,则能更有效阻控Cd在生菜可食部分的积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化肥减施下的安吉茶园施肥变化及施肥策略
    马立锋, 霍克坤, 申瑞寒, 吴松, 薛俊鹏, 杨向德, 岳艳军
    2022, 63 (11):  2522-252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06
    摘要 ( 95 )   HTML ( 2 )   PDF(1225KB) ( 285 )  

    白叶1号茶树是叶色白化茶,由于缺少茶园管理技术,较少施氮肥、偏施磷钾肥现象严重,使得茶树长势较弱,开花结果多,茶叶产量、品质下降。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实施前后笔者在安吉县进行了施肥状况调查,调查结果对于评价茶农施肥观念转变、示范带动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为改进提出白叶1号茶园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籼粳杂交稻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的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
    刘伟伟, 林光号, 戴翔, 常燕南, 王宏航
    2022, 63 (11):  2527-253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22
    摘要 ( 632 )   HTML ( 19675 )   PDF(1218KB) ( 382 )  

    通过近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再生稻已经成为浙江常山种粮大户增产增收的好模式。为筛选不同生育期类型适合在常山及周边地区栽培的再生稻优良品种,2019—2021年常山农技人员引进了20多个再生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其中甬优4901表现出生育期短、米质优、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不仅适宜在常山及周边作再生稻栽培,而且在浙江省宁波、绍兴以及湖南、江西等地也表现良好。为探索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特点及配套栽培技术,2021年农技人员对甬优4901头季稻插秧密度、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再生季施肥等关键技术点进行试验研究,并开展百亩高产示范。本文将甬优4901再生稻在浙江常山试验示范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甬优4901作再生稻栽培的技术体系,为适宜地区示范推广提供技术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可推广技术筛选初步探讨
    任白琳, 陈航宇, 章明奎
    2022, 63 (11):  2532-253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659
    摘要 ( 1157 )   HTML ( 5 )   PDF(1185KB) ( 360 )  

    如何筛选符合本区域的成本低、效果好、易推广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一直是一个难题。调查分析认为,技术成熟度(x1)、农产品中重金属减量效果(x2)、土壤重金属降活效果(x3)、技术长效性(x4)、总费用(x5)、农户意愿(x6)是决定技术适用性的主要因素,技术应用后农田地力(产量)变化可引起人们对技术选择态度的改变。文章应用特尔菲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初步构建利用综合指数(I)筛选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可推广技术的方法:I=(0.10x1+0.30x2+0.15x3+0.05x4+0.30x5+0.10x6)(y1+y2+y3)/3。式中,y1y2y3分别为作物产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潜在变化的得分值。根据I值高低可把相应的技术可推广性分为4类:1)优选类,I>0.80;2)可选类,I=0.80~>0.60;3)勉强适合类,I=0.60~0.40;4)不适合类,I<0.40。本文提出的筛选方法只是一个初步方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与完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肥运筹对早籼稻甬籼634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施贤波, 金林灿, 鲁立明, 姜洁锋
    2022, 63 (11):  2535-253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574
    摘要 ( 78 )   HTML ( 1 )   PDF(1204KB) ( 344 )  

    本研究以早熟早籼稻新品种甬籼634为供试材料,于2021年早季在浙江省余姚市进行了不同氮肥施用量(667 m2施用0、10.0、12.0、14.0、16.0 kg)和不同施氮方式(基∶蘖∶穗3∶1∶1、2∶2∶1、2∶3∶0)对甬籼634产量及性状影响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考虑丰产稳产性和生态经济效益,在浙江省肥力中等偏上的田块种植,甬籼634每667 m2氮肥施用量宜控制在12.0 kg的中氮水平,施氮方式以基∶蘖∶穗肥=2∶2∶1最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效过磷酸钙肥料对小麦产量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运红, 毛家伟, 刘小奇, 钱凯
    2022, 63 (11):  2539-25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35
    摘要 ( 83 )   HTML ( 1 )   PDF(6598KB) ( 231 )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在过磷酸钙(SSP)中添加腐殖酸(HA)、氨基酸(AA)、海藻酸钠寡糖(AOS)等不同增效剂制备成3种增效SSP肥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增效SSP肥料对小麦产量和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和普通SSP相比,施用不同增效SSP肥料均能不同程度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成穗率提高3.27~6.48百分点,产量增加9.2%~37.2%,以SSP+HA处理最优。施用增效SSP肥料还可不同程度促进小麦磷的吸收,提高磷素吸收和利用效率。3种增效SSP肥料相比,以SSP+HA处理的小麦磷素利用效率各项指标较高,SSP+AOS处理可提高小麦花前磷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SSP+AA处理的花后磷素吸收量最多。综合而言,本试验条件下,在小麦上施用SSP+HA效果最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稳定化材料对水稻吸收转运镉的影响
    杨梢娜, 杨佳恒, 林林
    2022, 63 (11):  2545-25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57
    摘要 ( 60 )   HTML ( 1 )   PDF(1937KB) ( 167 )  

    本研究选取4种不同稳定化材料对镉污染水稻田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镉污染土壤中分别添加甲壳素、生物炭、石灰、土壤调理剂4种不同稳定化材料均能显著增加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同时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和水稻植株各部分Cd含量。本试验条件下,添加石灰处理组效果最佳,土壤pH与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56个单位与32.57 g·kg-1,水稻根、茎、叶和籽粒中Cd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20、1.23、0.34与0.23 mg·kg-1,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的Cd由水稻根系转运至地上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花青素紫薯福薯317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邱永祥, 邱思鑫, 林赵淼, 李国良, 纪荣昌
    2022, 63 (11):  2549-255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13
    摘要 ( 74 )   HTML ( 2 )   PDF(1235KB) ( 203 )  

    花青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但目前选育的紫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大多低于40 mg·kg-1。为了提高甘薯品种花青素含量,我们从亲本创制入手,通过组合配制、适应性鉴定和区域试验,选育出高花青素含量的紫色甘薯新品种福薯317。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适应性好、花青素含量达到100.19 mg·kg-1,同时该品种还具有薯形美观、中抗甘薯蔓割病等优点,适宜作为食用型紫薯品种、花青素和地瓜干加工型原料品种推广利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沼液对玉米德单123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姚光伟, 付怡, 汪文静
    2022, 63 (11):  2552-255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215
    摘要 ( 70 )   HTML ( 1 )   PDF(1176KB) ( 201 )  

    开展不同沼液用量和化肥常规用量对玉米各经济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沼液比施用化肥玉米产量明显提高,沼液处理后的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得到有效改善,调酸效果明显,土壤肥力提高明显,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程度提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年生水稻适应性种植试验
    许剑锋, 占才水, 秦叶波, 怀燕, 王月星, 陈叶平, 王岳钧
    2022, 63 (11):  2555-25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302
    摘要 ( 92 )   HTML ( 3 )   PDF(1254KB) ( 195 )  

    为探明多年生水稻在浙江省种植的适应性、产量表现及生育特性,本试验于2017年在江山市石门镇泉塘村开展多年生稻PR23、PR24、PR101、PR102等4个不同材料的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年生水稻PR23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再生能力强,优于其他3个多年生水稻材料;在自然条件下,4个多年生水稻均无法正常越冬,不适合在江山市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东南地区早春低温对秧苗期寒地早粳稻的影响
    蒋海凌, 欧阳由男, 曾孝元, 齐文, 尹先龙, 何贤彪, 何豪豪, 陈剑, 王旭辉, 马义虎
    2022, 63 (11):  2558-256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21
    摘要 ( 66 )   HTML ( 3 )   PDF(4030KB) ( 204 )  

    历史上浙江省早稻种植以早籼稻为主,在生产上大部分早籼稻表现为米质不佳、易受倒春寒、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连晚茬口紧张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9个寒地早粳稻品种与早籼稻品种中早39秧苗期性状,发现寒地早粳稻在该地区早春播种表现为耐寒性强、生长性状优、秧苗素质好等特点,具有在浙东南地区推广的潜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庆元县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叶子杨
    2022, 63 (11):  2563-25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30
    摘要 ( 147 )   HTML ( 5 )   PDF(1214KB) ( 224 )  

    通过对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如何发挥生态、品牌、市场、技术、群集的优势,抓好国际化、菇粮产业、循环农业的机遇,突破地域位置、生产模式、栽培品种、产品加工的劣势,应对人员老龄化、激烈的市场竞争、资源瓶颈制约的挑战,走差异化、品牌化、国际化之路,建设一批基地,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一批加工企业,做大一个市场,做强一套科研服务体系,打造一个国际知名品牌,推动庆元县食用菌产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胁迫对薄壳山核桃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章建红, 沈登锋, 洪春桃, 焦云, 魏斌, 潘存德
    2022, 63 (11):  2569-257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10
    摘要 ( 126 )   HTML ( 2 )   PDF(5845KB) ( 264 )  

    以薄壳山核桃品种Pawnee幼苗为试材,探讨不同浓度NaCl(0、0.3%、0.6%和0.9%)处理对其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荧光参数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低浓度水平(0.3%NaCl)处理可能使植株叶绿素的含量有所增加,但长期盐胁迫均会导致所有处理组中叶绿素含量的降低;NaCl胁迫显著削弱其光合作用,而0.3%NaCl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气孔因素可能是抑制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此外,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均对叶绿体和类囊体等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且随着NaCl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越发明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全生物降解膜在甘蓝生产中的应用试验
    胡立军, 陈永锋, 唐佳珣, 赵俊婕, 李水凤, 许楚楚
    2022, 63 (11):  2575-257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28
    摘要 ( 80 )   HTML ( 1 )   PDF(1185KB) ( 208 )  

    以10种生物降解膜(分别标记为S1、S2、S3、S4、S5、S6、S7、S8、S9和S10)和普通地膜(PE1和PE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地膜的降解时间及对甘蓝生育期、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解地膜覆盖效果与普通地膜基本一致,且对甘蓝长势和产量无不良影响,可满足甘蓝覆膜栽培需要;覆盖地膜与不盖膜比较,覆盖地膜可使甘蓝生育期提前、产量提高。覆盖降解地膜产量与普通地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波引种南高丛蓝莓品种品质特性评价
    朱宏芬, 叶显明
    2022, 63 (11):  2578-25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056
    摘要 ( 122 )   HTML ( 4 )   PDF(1186KB) ( 263 )  

    为解决本地蓝莓鲜食品种抗病性差,树势易衰老等问题,本研究开展了南高丛蓝莓品种引种评价。试验从引进品种中筛选了9个熟期、产量、抗性、品质等综合性状较好的南高丛品种,以现有主栽品种奥尼尔为对照,进行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果实性状等分析。结果显示:明星、瑞贝尔、甜心3个品种树势强于主栽品种奥尼尔,病虫害比奥尼尔轻,果实品质优良,外观漂亮,香甜风味,适于作鲜食栽培,能作为本地蓝莓鲜食品种更新加以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鱼肥对葡萄果实品质及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林媚, 何风杰, 徐小菊, 冯先桔, 王天玉, 姚周麟
    2022, 63 (11):  2581-258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63
    摘要 ( 87 )   HTML ( 2 )   PDF(1280KB) ( 262 )  

    对晨香和维多利亚2种葡萄采用理化分析法检测果实品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18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研究施用鱼肥对葡萄果实品质及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葡萄适收期的果实单粒重分别较对照下降4.81%和5.79%,且差异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分别较对照显著提高2.0°和3.3°,固酸比分别显著上升51.93%和22.22%,而可滴定酸含量(TA)的变化趋势不一致。2种葡萄试验果的18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TFAA)分别为1246.57和1406.24 mg·L-1,较各自对照果增加116.49%、220.15%;试验果的非必需氨基酸(NEAA)、半必需氨基酸(CEAA)及药效氨基酸(MAA)均显著高于CK,且以CEAA增幅最大。必需氨基酸(EAA)含量较低,其中,EAA/TFAA、NEAA/TFAA均为试验果低于CK,而CEAA/TFAA和MAA/TFAA则表现为上升趋势;2种葡萄的氨基酸组分均以精氨酸(Arg)为主成分,其Arg/TFAA分别达61.48%和68.89%,脯氨酸(Pro)和丙氨酸(Ala)含量相对较高,这3种氨基酸均为试验较CK显著增加;呈味氨基酸含量在2种葡萄的排序均为苦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其中,试验较CK以苦味氨基酸增幅最大;味道强度值分析结果为仅2种葡萄试验果的精氨酸>1,对果实风味产生影响。因此,施用鱼肥可显著提高晨香和维多利亚2种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等组分含量,果实综合品质提高,风味更好,值得在沿海地区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梨主产区梨园土壤理化性质及重金属状况调查分析
    刘玉学, 陈立天, 戴美松, 施泽彬, 汪玉瑛, 吕豪豪, 何莉莉, 杨生茂
    2022, 63 (11):  2587-25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97
    摘要 ( 119 )   HTML ( 2 )   PDF(1747KB) ( 240 )  

    为摸清浙江省梨生产状况,本研究选择省内梨优势主产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梨园开展土壤质量采样调查,对土壤样品的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旨在为该地区实现梨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调查梨园土壤表层0~<20 cm pH平均值为5.24,20~40 cm土壤pH平均值为5.31,土壤总体呈酸性。有机质、总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总体适宜,但不同地区采样点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中有机质、总氮、有效磷的含量均呈现武义采样点较高,慈溪采样点较低的结果;速效钾的含量呈现嘉兴采样点较高,上虞采样点较低的结果。此外,所有调查的梨园土壤重金属Cu、Zn、Pb、Cr含量总体上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而东阳采样点存在重金属Cd含量超标的问题,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土壤重金属修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蚓肥施用量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杨金辉, 曹云, 侯崇正, 张艳, 周升明
    2022, 63 (11):  2592-25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26
    摘要 ( 107 )   HTML ( 1 )   PDF(1251KB) ( 248 )  

    以菜园土为对照,研究蚓肥不同施用量对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施肥处理的株高、茎粗、植株鲜重、干物质和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菜园土∶蚓肥1∶4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施肥处理的氮、钾、硼元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以菜园土∶蚓肥1∶4处理的含量最高。磷元素含量以菜园土∶蚓肥3∶2处理较高;钙元素含量除菜园土∶蚓肥0∶1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综合表明,菜园土和蚓肥比例为1∶4时,能促进辣椒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氮肥与磷钾肥对玫瑰茄生长及开花结果的影响
    李秀芬, 朱建军, 高照亮, 李水根
    2022, 63 (11):  2595-25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67
    摘要 ( 116 )   HTML ( 1 )   PDF(1223KB) ( 243 )  

    采用不同氮肥和磷钾肥施肥试验,探讨其对玫瑰茄生长及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瑰茄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对氮肥反应较敏感,1周后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随后维持在较高水平;氮肥显著提高了玫瑰茄的冠幅、花径和开花数,使玫瑰茄单株结果量和萼片产量提高近1倍;磷钾肥除了提高玫瑰茄的高冠比外,对其他指标均未表现出促进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多花黄精生长量的跟踪调查
    王声淼, 姚理武, 吴应齐
    2022, 63 (11):  2598-260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62
    摘要 ( 88 )   HTML ( 3 )   PDF(1188KB) ( 309 )  

    为确定多花黄精最适宜的采收年限,本研究采用庆元本地野生多花黄精建立毛竹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基地,开展了对植株高度、叶片数量、地茎粗度、根茎增重、根茎增重率、新芽数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4 a实地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多花黄精植株不同种植龄级地下根茎增重等重要指标基本呈现“慢—快—慢”的增长规律。一般在种植第3年生长量达到高峰,种植前期第1~2年和后期第3~4年生长幅度较小。根茎增长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后N年增重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1年>第4年;地上茎增粗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第3年>第2年>第4年。株高、叶片、新芽数等增长量指标虽然没有呈现以上规律,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从大到小顺序为第2年>第3年>第4年,表现为“快—慢”稳步增长规律。试验结果结合姜武等对丽水庆元多花黄精不同龄节质控参数检测结果,种植第2、3年多花黄精多糖、总糖、折干率等均优于其他年份。因此,确定浙江庆元地区采用根茎繁殖种苗毛竹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最佳采收周期为3 a。毛竹林套种多花黄精第3~4年采收根茎鲜品667 m2产量可达800~900 kg、年纯收益2 164元,是单一毛竹生产收益的4.8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红阳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特征分析和对策建议
    朱加虹, 吕靖芳, 陈铭轩, 胡惠平, 胡桂仙
    2022, 63 (11):  2601-260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035
    摘要 ( 126 )   HTML ( 2 )   PDF(3820KB) ( 417 )  

    猕猴桃为用药短缺特色小宗作物,合理用药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于2020年5—9月采集了浙江省红阳猕猴桃规模主体56个样品,通过67种农药残留监测,对红阳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主要检出农药的残留量情况及其各时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在猕猴桃幼果期农药使用量较少,随后农药使用逐渐增多,其中杀菌剂用量远多于杀虫剂,常用的农药有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苯醚甲环唑、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氯吡脲等,检出的农药中80.6%为《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20)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农药选择和使用较合理。建议加强对氯氟氰菊酯、咪鲜胺、毒死蜱、联苯菊酯、敌敌畏、阿维菌素等农药使用的技术指导和监管,确保其科学安全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响应面法优化酶辅助超声提取蓝莓花青素工艺研究
    马全民, 刘王梅, 聂复礼, 张尧, 汪娟
    2022, 63 (11):  2606-26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76
    摘要 ( 92 )   HTML ( 2 )   PDF(4394KB) ( 286 )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蓝莓花色苷的超声酶法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设计法考察各种因素对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筛选出pH、料液比和酶量3个对蓝莓花青素含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通过最陡爬坡路径法,得出3个因素的最大响应值区域。通过Box-Behnken(盒状试验)设计的中心组合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优提取工艺:使用果胶酶,pH 0.5,超声温度20 ℃,超声时间5 min,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0.15 g·mL-1,酶量4.13 mg·g-1。在此条件下蓝莓花青素含量最高,为0.606 mg·g-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鸡蛋中氟苯尼考残留规律的探讨
    朱勇, 李永华
    2022, 63 (11):  2612-261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378
    摘要 ( 108 )   HTML ( 2 )   PDF(1196KB) ( 206 )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全蛋进行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含量测试,结果表明,正常养殖方式下,在雏鸡阶段和育成期使用氟苯尼考不会对开产后的商品鸡蛋质量安全产生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开产前蛋鸡生病需要使用氟苯尼考,最好的能做到40 d的安全间隔期,以确保鸡蛋的质量安全;开产后蛋鸡生病需要使用氟苯尼考,用药结束后,为确保鸡蛋的质量安全,至少要做到20 d的弃蛋期,才能作为商品蛋供应市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兴市韭菜质量安全现状与提升对策
    凌明华, 杨焕军, 陈秀斌
    2022, 63 (11):  2616-261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44
    摘要 ( 117 )   HTML ( 2 )   PDF(1234KB) ( 331 )  

    嘉兴的韭菜主要种植在平湖、嘉善等与上海接壤的地区,为露地和设施栽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发现,韭菜农残超标样品为蔬菜中最多,且超标样品呈区域性分布。分析原因,主要是早春季节低温多雨,灰霉病暴发,农民大量使用杀菌剂农药所致。此外,国家限量标准过严,导致韭菜登记可使用的农药太少,也是韭菜农残容易超标和农民缺乏防治手段的主要原因。为提高韭菜质量安全水平,在防治策略上应优先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物农药,停止使用腐霉利,少用或不用多菌灵,适量使用异菌脲、咪鲜胺、代森锰锌等化学农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提取、检测和污染状况的研究进展
    袁方池, 林云卓雅, 邓欣, 汤沁婴, 蓝陈平, 金子, 韩宝瑜, 王梦馨
    2022, 63 (11):  2619-262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341
    摘要 ( 126 )   HTML ( 3 )   PDF(1449KB) ( 333 )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是一类具有强蓄积性的有机污染物,在生产应用中容易发生迁移,破坏生态平衡乃至危害人体健康。其中,与PAEs接触最为密切的农产品成为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总结了农产品中PAEs的提取方法和检测技术,深入探讨了植物源性和动物源性农产品中PAEs的污染水平和吸收特征,大量研究表明,目前农产品已普遍存在PAEs的污染,污染水平受到环境、农产品种类和生物体不同部位吸收差异的影响。根据农产品的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关PAEs的防控建议,以期对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借鉴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气象条件分析及气候品质评价
    胡宏远, 张磊, 李红英, 王静, 杨洋, 南学军
    2022, 63 (11):  2627-26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05
    摘要 ( 154 )   HTML ( 5 )   PDF(1526KB) ( 185 )  

    利用宁夏15套农田小气候站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生育期主要气象条件差异,并进行气候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全生育期≥10 ℃的有效积温为1 560.0~1 984.0 ℃·d,平均气温为17.3~19.2 ℃,降水量为47.4~186.4 mm,日照时数为1 281.0~1 706.0 h;2)2019—2020年冬季未发生越冬冻害,各产区酿酒葡萄均能安全越冬,但萌芽至开花期,全区霜冻过程频繁,低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造成多数地区酿酒葡萄受冻减产,并且浆果膨大期阴雨天多,日照偏少,花期出现大风天气,对酿酒葡萄开花坐果产生不利影响;3)气候品质评价结果表明,从产区来看,石嘴山产区酿酒葡萄气候品质评价等级均为良,贺兰产区为良→特优,银川产区为良→优,永宁产区为良→特优,青铜峡产区为良→特优,红寺堡产区为一般→优,从品种来看,赤霞珠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良→特优,且以优→特优等级为主,美乐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一般→特优,且以良→特优为主,霞多丽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一般→特优,且以良→优为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传统压榨山核桃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高军龙, 赵美钰, 李童, 田玮, 华海凤, 金超, 吴义文
    2022, 63 (11):  2633-26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06
    摘要 ( 152 )   HTML ( 6 )   PDF(1304KB) ( 233 )  

    对山核桃基本成分和传统压榨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以及营养伴随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山核桃出仁率为42.76%,粗脂肪含量高达61.45%,经过传统压榨工艺得到的山核桃油品质较好,不含有害物质;山核桃油含12种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1%以上,其中以油酸67.62%、亚油酸21.56%和α-亚麻酸1.99%为主;同时含有维生素E、角鲨烯、多酚等营养伴随物。与核桃油、橄榄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和牛油果油5种高价值植物油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对比,山核桃油是一种含有较多有益脂肪酸,且脂肪酸组成结构较为均衡的植物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基于粒径和形貌视角下探究微乳剂是否为纳米农药
    程敬丽, 梁文龙, 张家栋, 熊秋雨, 赵金浩
    2022, 63 (11):  2636-26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05
    摘要 ( 81 )   HTML ( 3 )   PDF(4217KB) ( 215 )  

    我们针对当前关于“微乳剂是不是纳米农药吗”的质疑,从粒径大小和形貌特征视角下分别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微乳剂进行研究,首次通过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前期制备的ZIF纳米农药为对照,分别测试和对比分析了微乳剂稀释不同浓度后的粒径变化和颗粒分散后的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常规微乳剂处于动态平衡中,不同浓度稀释后,粒径发生无规律变化,尤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含药液滴干燥后颗粒分布不均,有聚集、大颗粒析出现象,而纳米农药不同浓度稀释后粒径变化不大,均在1~300 nm,并且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观形貌也是单分散纳米状态,不会聚集。因此,单靠动态光散射测定的粒径不能判断微乳剂就是纳米农药,还需要借助电镜技术观察微观下的分散状态和粒径分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淳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灾害评估
    狄啸, 时冬头, 夏晓敏, 陆一磊, 孔维财
    2022, 63 (11):  2640-26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37
    摘要 ( 80 )   HTML ( 2 )   PDF(1427KB) ( 294 )  

    花期是油菜生长的关键时期,为定量评估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灾害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1970—2019年高淳油菜产量和灾情数据,构建了油菜气候产量与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指数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1970—2019年高淳油菜产量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油菜花期低温天数呈下降趋势,≤10 ℃的低温天数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油菜花期低温天数与产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花期最低气温及油菜花期低温天数的变化趋势,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有关,油菜花期平均气温的升高和低温天数的减少有助于提高油菜产量;近50 a中有1/5的年份未出现连阴雨,这些年份油菜生长较好;油菜花期连阴雨日数和低温连阴雨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指数与气候产量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对油菜品质等特征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的防效及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效果
    叶波, 胡宇峰, 张震, 邱海萍, 柴荣耀
    2022, 63 (11):  2643-26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97
    摘要 ( 126 )   HTML ( 3 )   PDF(1185KB) ( 275 )  

    为有效控制小麦穗期赤霉病和锈病的为害和提高小麦穗期病害的防治效率,对部分新药剂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并比较了植保无人机与人工药泵应用在病害防治效果中的差异。结果表明,40%丙硫菌·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900 mL·hm-2、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750 mL·hm-2结合43%戊唑醇悬浮剂225 mL·hm-2等处理可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并兼防锈病;植保无人机喷施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与常规人工药泵相当,对锈病的防效优于人工药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缓释肥对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控的影响
    张晓萌, 王先挺, 翟婧, 刘桂良
    2022, 63 (11):  2646-26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36
    摘要 ( 130 )   HTML ( 4 )   PDF(1189KB) ( 397 )  

    缓释肥虽然已逐渐应用于农业实际生产,但其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与防控作用还不清晰。本研究探讨施用缓释肥对水稻纹枯病发生与防控的影响。田间调查发现,施用水稻缓释肥的田块纹枯病发病较轻,尤其分蘖后期调查时,株病率与配方肥田块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但随着配方肥田块后期不再追肥,差异逐渐缩小,但总体表现缓释肥田块仍优于配方肥。结果表明,缓释肥1处理(浙商1号)与缓释肥2处理(六国网控释肥)比配方肥减氮35%且总养分减少15%的情况下,对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且仍能获得与常规配方肥相当的水稻产量。本研究结果为新型缓释肥合理施用与水稻纹枯病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几种药剂对烟草黑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常剑波, 陈玉国, 苗淑月, 白静科, 李成军, 董宁禹, 李淑君, 杨晋艳
    2022, 63 (11):  2649-265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34
    摘要 ( 1316 )   HTML ( 17 )   PDF(1175KB) ( 386 )  

    对比7种新型化学农药及生物菌剂农药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表明,4种新型化学药剂及3种生物菌剂对烟草黑胫病都有较好的防效。化学药剂中30%嘧菌酯·霜霉威的防效最好,为70.2%;其次是50%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防效为68.9%;50%吲唑磺菌胺水分散粒剂90 g·hm-2、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600 mL·hm-2的防效分别为60.7%、60.9%。微生物菌剂200亿芽孢·g-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可湿性粉剂600 g·hm-2及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对烟草黑胫病也有较好防效,分别为60.8%、63.1%;10亿孢子·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750 g·hm-2防效略差,为52.0%。考虑到降低农残及绿色防控的要求,200亿芽孢·g-1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LW-6可湿性粉剂、100亿芽孢·g-1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及10亿孢子·g-1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是生产上防治烟草黑胫病的首选药剂,4种新型化学药剂可在生产上交替轮换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多样性及其检测技术
    胡施祺, 戴德江, 罗金燕, 朱洁, 安千里, 李斌
    2022, 63 (11):  2652-26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18
    摘要 ( 147 )   HTML ( 5 )   PDF(1273KB) ( 426 )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全球重要的植物检疫性病害,丁香假单胞杆菌猕猴桃致病变种被认为是引起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主要病原菌,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预防其扩散和传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就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多样性及其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综述,重点分析比较了现有不同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展望了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准确、快速、灵敏地检测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提供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与特种养殖
    基于蜜蜂行为的人工智能研究
    岳万福, 苏君玺, 李绣华, 游卫云, 施心雨
    2022, 63 (11):  2658-266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31
    摘要 ( 109 )   HTML ( 1 )   PDF(4548KB) ( 335 )  

    本文提供了一种人工智能养蜂系统,从养蜂业的智能化、标准化及蜂农的劳动强度着手,引入数字化管理,设计集北斗科技、大数据、5G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于一体的蜂箱,来帮助中国养蜂行业实现科学养蜂、蜂产品溯源、提高养蜂效率。本文基于蜜蜂行为的人工智能养蜂系统已经在浙江省大下姜莫岛蜂业进行了连续养蜂探索,吸收养蜂业和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并着力人工智能与蜜蜂行为的融合研究,总结几年莫岛蜂业在蜜蜂行为的人工智能方面所做的思考、实践和应用,以期为人工智能养蜂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温州私家园林发展脉络与营造特色
    王月瑶, 潘泰妙, 钱勇, 陈波
    2022, 63 (11):  2661-26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099
    摘要 ( 105 )   HTML ( 3 )   PDF(18480KB) ( 295 )  

    温州是一座山水城市,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地域文化使得在继承传统江南园林的理景艺术的同时,又形成造就其独一无二的园林风格。基于温州私家园林的生成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了温州私家园林在选址、叠山、理水、植物和建筑的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私家园林是生态和谐、巧借自然造园的典范,对当代园林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对铁线莲扦插生根的影响
    张婷, 付艳茹
    2022, 63 (11):  2669-267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47
    摘要 ( 107 )   HTML ( 1 )   PDF(1187KB) ( 340 )  

    截取常绿苹果花铁线莲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用不同的外源激素、不同浓度(100、200和400 mg·L-1)和不同浸泡时间(0.5、1.0和2.0 h)处理后进行扦插,研究外源激素种类、浓度和浸泡时间对苹果花铁线莲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提高其扦插繁殖率。结果显示,影响苹果花铁线莲插穗生根率的三因素主次排序为外源激素类型>浸泡时间>外源激素浓度,外源激素类型对生根率和平均根长极显著影响,对平均根数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认为,采用100.0 mg·L-1等比例的萘乙酸∶吲哚丁酸对苹果花铁线莲插穗浸泡1.0 h,能有效促进其生根和根系生长,生根率可达到82%以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设计
    李佳佳, 王志鹏, 郭超
    2022, 63 (11):  2672-26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11
    摘要 ( 102 )   HTML ( 5 )   PDF(7574KB) ( 206 )  

    以生态旅游为切入点,通过前期全面而又有效的调研,分析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生态、人文、技术耦合式发展的思路,研究如何通过重塑植物生境、水景提升、地域文化内生式发展、技术助力等完成乡村景观的更新,实现旅游功能在乡村景观中的表达,以此改善乡村景观,提升乡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产业效益,实现乡村振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个空气凤梨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丁久玲, 孟海涛, 郑凯
    2022, 63 (11):  2677-26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68
    摘要 ( 102 )   HTML ( 1 )   PDF(1271KB) ( 218 )  

    为鉴定评价空气凤梨的抗旱性,本研究以10个空气凤梨品种为材料,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绿素(Chl)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10个空气凤梨品种叶片Chl含量呈下降趋势,Pro、MDA含量和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CAT和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供试空气凤梨品种抗旱程度各不相同,其抗旱性顺序依次为休斯顿>贝吉>松萝>斯垂科>维路提>贝克立>鳞茎>细叶>小精灵>三色。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5个红藜品系在浙西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叶增新, 何勇清, 吴应齐, 陈吴伟, 周秋慧
    2022, 63 (11):  2684-268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00
    摘要 ( 69 )   HTML ( 1 )   PDF(1948KB) ( 236 )  

    为了筛选适宜浙西南地区种植的红藜品系,我们对收集的5个红藜品系的农艺性状、抗病性状和生产性状等指标进行考察,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其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红藜品系皆能在浙西南地区正常成熟,全生育期在104~117 d;Q1品系株型高大,抗病性及生产性状相对较好。对14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表明,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8.789%;根据主成分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评价得分>0,适应性最好的2个品系Q1和Q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草根际细菌YF-6的分离筛选与生测
    安依凡, 曹洋, 毛文林, 何佶弦, 杨洋, 李斌
    2022, 63 (11):  2688-26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45
    摘要 ( 98 )   HTML ( 1 )   PDF(7627KB) ( 360 )  

    针对四川广元普安植烟田雨季烟草赤星病易发的现象,采集汉中新集、广元普安雨后烟草田地里的成熟期健壮植烟的根际土壤11份,对土壤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得到81种形态、243株根际细菌;初筛选择出9株拮抗烟草赤星病菌的细菌,复筛选出1株拮抗效果最好的细菌YF-6;经鉴定,YF-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测试验表明,YF-6 10倍稀释培养液(9×106 mL-1)可防止烟草赤星病菌侵染延安1号温室烟苗,且对烟苗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治理红壤茶园土壤酸化与培育地力的效果
    赵丽芳, 黄鹏武, 陈翰, 卢升高
    2022, 63 (11):  2692-269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535
    摘要 ( 135 )   HTML ( 1 )   PDF(4463KB) ( 287 )  

    针对红壤茶园土壤酸化问题,采用5种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改良茶园土壤,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酸度、交换性阳离子组成、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可提高茶园土壤pH 0.12~0.41个单位,降低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尤以牡蛎壳粉和海藻肥与有机肥配施效果较为明显,分别降低交换性H+含量0.16和0.11 cmol·kg-1,交换性Al3+含量0.81和0.52 cmol·kg-1;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可提高交换性K+和Ca2+含量,其中,海藻肥显著(P<0.05)提高交换性Na+、K+、Ca2+和Mg2+含量;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其中,海藻肥和腐殖酸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矿物型土壤调理剂、海藻肥和腐殖酸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提高土壤中交换性阳离子和养分含量,有效地改良茶园土壤酸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烯效唑浸种处理对川糯粱1号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石丽敏, 吕学高, 刘新华, 宋费玲, 朱正梅, 曹春信, 卢华兵
    2022, 63 (11):  2696-269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02
    摘要 ( 125 )   HTML ( 22 )   PDF(1189KB) ( 262 )  

    本研究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溶液对高粱品种川糯粱1号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调查处理后种子萌发及主要农艺性状,结果显示,烯效唑浸种处理对芽和根的伸长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适当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对芽和根有增粗作用;高浓度的烯效唑浸种能延缓川糯粱1号的出苗,使幼苗叶色浓绿、植株矮化;适当浓度的烯效唑浸种可增加植株茎粗、单穗重、单穗粒重,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增加产量;烯效唑浸种处理对抽穗期、成熟期、株高、穗长、单株干重等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35 mg·L-1烯效唑溶液浸种处理川糯粱1号种子,能有效壮苗、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光谱特征提取永嘉县茶园分布
    潘永地, 黄鹏, 梁金晨
    2022, 63 (11):  2699-27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59
    摘要 ( 95 )   HTML ( 4 )   PDF(23997KB) ( 239 )  

    为了提升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本研究以浙江省永嘉县为例开展提取茶园分布的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确定出茶园及常绿阔叶林、毛竹林、松树林、灌木丛等植被分析点。基于Sentinel-2卫星影像数据,分析各波段在各分析点上的反射率变化规律,发现茶园因修剪而造成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降低及9—10月茶园近红外反射率明显高于其他分析点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本研究构造了NDVI变化幅度和近红外绿比2个参数,利用1—6月NDVI变化幅度和9—10月最大近红外绿比分步提取出浙江省永嘉县茶园,并以人工判读高分影像和人工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证明其提取结果面积与年鉴中统计面积十分接近,分布位置、形状也与从高分影像中人工判读得出的茶园分布基本一致。本成果可以用于精细化茶叶气象服务等实际业务工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摘薹对不同品种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石子建, 李韵, 汪寿根, 邵晓伟, 雷俊, 许竹溦, 唐鹏, 徐建祥
    2022, 63 (11):  2707-271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05
    摘要 ( 95 )   HTML ( 1 )   PDF(1271KB) ( 378 )  

    本研究以本地主栽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摘薹对不同品种油菜的油菜籽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表明,供试品种油菜薹养分丰富,具有良好的菜用品质。摘薹处理对有效分枝部位、分枝数有显著影响,对角果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摘薹处理对菜籽产量影响极显著,摘薹和品种互作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中各品种油菜菜用+油用平均经济效益较单收菜籽增加8 542元·hm-2,其中浙大635净收益为16 527元·hm-2,较单收菜籽增加11 332元·hm-2,综合净收益最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蔬菜产业兴旺路径研究
    李梁, 董晓波, 陈良正, 毛昭庆
    2022, 63 (11):  2711-271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52
    摘要 ( 96 )   HTML ( 1 )   PDF(1453KB) ( 296 )  

    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兴旺发展,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对云南省蔬菜产业各环节进行调研分析,借鉴山东、广东等省的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提出符合云南实际的相应对策。调研结果表明,云南蔬菜产业现阶段存在产量水平偏低、加工层级低、流通能力有限、文旅功能缺位、品牌发展滞后、组织程度松散等问题,提出实现产业链横纵向融合、各方联动、流通领域体系健全、与生态环境协调等四种发展路径。通过有针对性的四种路径,可以有效促进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省蔬菜产业实现兴旺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生态沟渠水质净化能力评估中浓度测定与通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李飞, 杨旭斌, 林泽铭
    2022, 63 (11):  2716-271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369
    摘要 ( 78 )   HTML ( 3 )   PDF(1258KB) ( 219 )  

    农田生态沟渠是强化农田沟渠净化能力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沟渠水质监测对于评估生态沟渠水质净化能力与保证运维工作的及时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普遍采用沿程浓度变化来表征生态沟渠水质净化,但对于流速变化较大的沟渠而言,浓度差无法正确反映流经生态沟渠内污染物的数量。通量是污染物浓度与流量的乘积,表征的是既考虑了浓度的变化,又考虑了水体流量等特征的变化,因此,本文将选取浙江省5条生态沟渠,同时通过测定浓度差与通量差来描述生态沟渠。通过分析两者的相关关系发现:4条沟渠流速比较稳定,污染物浓度差与通量差之间的线性相关好,可用浓度差来代替通量差表征沟渠净化效果,从而节省评估工作量,对于流速变化较大的沟渠,通量是表征沟渠净化效果更为合理的方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独脚金内酯(GR24)对微藻-真菌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效果的影响
    弓忠孝
    2022, 63 (11):  2719-27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30
    摘要 ( 1099 )   HTML ( 1 )   PDF(3642KB) ( 245 )  

    本研究分别基于小球藻-灵芝菌和小球藻单养两种藻类技术处理体系对水产养殖废水开展了净化处理。实验过程中探讨了外源添加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GR24)对两个处理体系中生物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外源添加GR24的最佳浓度为10-9 mol·L-1,相比较而言,小球藻-灵芝菌共培养系统显著提高了光合速率、生物量以及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在最佳条件下(GR24浓度为10-9 mol·L-1),水产养殖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94.9%和97.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海南热带农业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白净, 李玉萍
    2022, 63 (11):  2726-27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56
    摘要 ( 175 )   HTML ( 4 )   PDF(1227KB) ( 280 )  

    乡村振兴是现阶段“三农”工作重点,是未来很长一段农村工作的重心所在。海南地处热带,是全国唯一一个全省位于热带的省份,发展热带农业优势显著。因此,海南的乡村振兴离不开热带农业的发展和推广。海南热带农业虽在建省办特区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技术推广也有成效,但是现阶段海南热带农业推广还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较弱、金融支持不足、对外合作交流不够等诸多问题。分析目前海南发展热带农业的优势及存在问题,为海南热带农业推广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品种与关键技术研发、加强金融支持、加深对外合作交流等对策。旨在通过研究海南热带农业推广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为海南热带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出谋划策,促进海南热带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改善海南现阶段农业结构,以期达到助推海南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陕西省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差异研究
    宋耀辉, 高琴
    2022, 63 (11):  2729-27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25
    摘要 ( 85 )   HTML ( 3 )   PDF(3187KB) ( 233 )  

    本文以陕西省关中、陕北和陕南三大区域内各市域为研究单元,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作为研究的基本数据,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离差法对2011—2020年陕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和区域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区域发展水平出现空间分异性,关中地区发展比较好,陕南地区发展比较落后,却在绿色农业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大潜力。区域内差异明显,且又以关中地区最为突出,是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在平均发展水平之上的市域数量要低于平均水平之下的市域数量。虽然陕西省农业经济区域发展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但区域内差异变化趋势却迥然不同,关中呈扩大趋势、南北趋于收缩趋势。最后,从农业区域均衡发展视角,提出切实有效的发展对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视角下偏远山区广西天峨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研究
    吴国文, 谭桂菲, 覃荣, 唐庆
    2022, 63 (11):  2736-27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40
    摘要 ( 88 )   HTML ( 2 )   PDF(1246KB) ( 256 )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广西最具优势的林业特色产业之一。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是广西林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振兴山区经济、加快山区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为解决偏远山区油茶产业发展多重困境,基于自然资源禀赋,以广西天峨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条件,以油茶产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总结偏远山区油茶产业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基于番鸭细小病毒VP3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建立
    叶伟成, 云涛, 朱寅初, 倪征, 陈柳, 华炯钢, 张存
    2022, 63 (11):  2740-27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11
    摘要 ( 827 )   HTML ( 2 )   PDF(1858KB) ( 260 )  

    本试验采用经原核表达并纯化的番鸭细小病毒VP3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辛酸-硫酸铵沉淀法提取纯化制备的兔抗番鸭IgG酶标抗体作为二抗,经一系列试验,确定了间接ELISA检测番鸭细小病毒抗体的最佳抗原浓度为5 μg·mL-1,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血清样品稀释液为含10% FBS和10%脱脂奶粉的PBST,兔抗番鸭酶标抗体最适稀释度为1∶2 500。将建立的方法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与中和试验的符合性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阳性血清样品作1 600倍稀释还能检测到抗体;与其他常见鸭传染病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8.7%;100份番鸭血清样品用ELISA方法与中和试验的总符合率达90%以上。说明本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与稳定性好,可用于番鸭细小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鸭群免疫番鸭细小病毒疫苗后抗体监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牧鸭治蝗的应用效果及其对鸭肉品质的影响
    李珂珂, 杨速, 周宁, 操勇清, 吴利楠, 热汗古丽, 王域, 熊小兰, 李海英, 卢立志
    2022, 63 (11):  2746-275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136
    摘要 ( 47 )   HTML ( 6 )   PDF(1225KB) ( 192 )  

    本试验旨在探索牧鸭治蝗技术对草原保护的影响以及鸭肉品质等方面的影响,为生物治蝗途径提供数据支撑。我们选择800只四川麻鸭,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0只,每周测量蝗虫密度计算防效。试验为期两个月,每组随机选择10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发现,牧鸭治蝗模式下蝗虫密度显著降低,试验结束时蝗虫防效达到79%;牧鸭治蝗模式下腿肌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腹脂率极显著降低。常规肉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pH、滴水损失、剪切力等结果不显著;氨基酸比较结果表明,在放牧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鸭肉中酪氨酸和脯氨酸含量;组间同一部位相比,试验组胸肌中硬脂酸(C18∶0)、亚麻酸(C18∶3n3)和二十碳二烯酸(C20∶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腿肌中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亚油酸(C18∶2n6c)、花生四烯酸(C20∶4n6)和二十二六烯酸(C22∶6n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此,在蝗灾严重山地草原四川麻鸭可以放牧饲养,应予以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