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孔维宝, 张锋, 杨晓龙, 等. 油橄榄果渣油的提取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研究[J]. 中国油脂, 2011, 36(10): 12-15.
|
[2] |
赵强宏, 邓煜, 张正武, 等. 犀牛江流域不同油橄榄品种生长抗性初步比较[J]. 林业科技通讯, 2015(11): 12-14.
|
[3] |
杨斌, 邓煜. 甘肃陇南油橄榄扩区栽培建议[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 31(6): 206-207.
|
[4] |
杨斌, 何智宏, 雒宏佳, 等. 6个油橄榄品种在陇南不同试点扩区种植的生长表现[J]. 经济林研究, 2016, 34(3): 175-180.
|
[5] |
潘静. 美国黄松引种气候适生区区划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
[6] |
张正武. 低温冻害对油橄榄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防御措施[J]. 经济林研究, 2018, 36(3): 48-56.
|
[7] |
周立江. 四川油橄榄引种栽培的环境分析与评价[C]// 国家林业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 4.
|
[8] |
韩华柏, 何方. 影响油橄榄产量与品质的气象因子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8, 28(5): 6-10, 15.
|
[9] |
邓煜. 油橄榄品种图谱[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
[10] |
胡琼, 王森, 张自强, 等. 不同批次南方鲜食枣枣吊果实品质对比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11): 6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