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4卷第10期目次
    2023, 64 (10):  0-0. 
    摘要 ( 73 )   PDF(6738KB) ( 17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水稻种子发育过程中耐热性研究进展
    黄玉韬, 梅高甫, 吴华平, 阮晓丽, 朱叶峰, 冯春炜, 曹栋栋
    2023, 64 (10):  2349-235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24
    摘要 ( 140 )   HTML ( 25 )   PDF(1249KB) ( 269 )  

    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与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灌浆期高温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仍缺乏深入研究与总结。本文综述了灌浆期高温对水稻种子发育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水稻种子物理特性、种子萌发、淀粉代谢、多胺、活性氧系统等内容,并阐述了水稻种子高温制种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产业中制种安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叶青品质评价与产地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朱思蓓, 聂晶, 李春霖, 邵圣枝, 张永志, 袁玉伟, 陶益, 王钫
    2023, 64 (10):  2355-236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62
    摘要 ( 184 )   HTML ( 23 )   PDF(1230KB) ( 385 )  

    三叶青是一种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因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镇痛、解热、消炎、免疫调节等作用,被称为“植物抗生素”。不同产地的三叶青有效化学成分会存在差异,对临床疗效也会产生影响。现阶段市场上的三叶青品质参差不齐,不同产地的三叶青质量差异大,无法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三叶青的栽培和品质鉴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区分出三叶青的产地是三叶青中药道地性和品质评价的前提,也是三叶青研究中的重中之重。本研究综述了三叶青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产地分布、产业问题以及产地溯源技术,以期为三叶青的品质评价与产地溯源体系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缓释肥对水稻嘉67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洁琪, 郭金伟, 费维, 方红玲, 杨梢娜
    2023, 64 (10):  2362-236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27
    摘要 ( 121 )   HTML ( 20 )   PDF(1166KB) ( 260 )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缓释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水稻品种嘉67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处理,包括不施氮肥(CK)、常规施肥(CF)、聚氨酯包膜缓释肥(PCU)和树脂包膜缓释肥(RCU),比较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2021年和2022年施用PCU和RCU缓释肥,水稻分别增产5.1%~7.8%和8.5%~8.8%。与CF处理相比,PCU和RCU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RCU和PCU在水稻生产上均具有增产、省工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籼品种中组143不同机插密度比较试验初报
    吴水女, 潘一峰
    2023, 64 (10):  2366-236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02
    摘要 ( 86 )   HTML ( 18 )   PDF(1157KB) ( 309 )  

    为了给早籼稻品种中组143在越城区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该品种进行了不同机插密度对比试验,记载该品种在越城区气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包括分蘖动态、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情况等;分析它们与机插密度之间的相关性,梳理出该品种获得高产的较佳插种密度,以指导实际生产。试验结果为,中组143在越城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下,以机插密度为25 cm×12 cm实际产量最高,产量达到8 361.0 kg·hm-2,其次是机插密度为25 cm×14 cm的8 202.0 kg·hm-2,再次为机插密度为25 cm×10 cm的7 747.5 kg·hm-2,最低为机插密度为25 cm×16 cm的7 423.5 kg·hm-2;因此,在越城区的自然条件下,中组143大田生产中首先应当推广应用的机插密度为25 cm×12 cm,其次为25 cm×14 cm。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期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胡敏骏, 俞晓敏, 张海娟, 邵赛男, 董代幸, 周成云, 张立群, 林宝刚, 郝鹏飞, 华水金, 裘文君, 庄雪浩, 柳红波
    2023, 64 (10):  2370-23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01
    摘要 ( 106 )   HTML ( 7 )   PDF(1197KB) ( 332 )  

    为明确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期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3个播期:10月1日、10月15日和10月30日为主处理;5个不同熟期的品种(系):1358、中双11、浙双8号、浙油50和J22为副处理,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产量构成因子、产量、脂肪酸组分含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早熟品种浙双8号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降低,其余品种(系)均表现为在10月15日播期下产量最高。在迟播(10月30日)条件下浙油50的产量最高,其高产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具有最多的单株角果数。浙油50在10月15日播期处理下种子含油量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其他品种(系)种子含油量在各播期处理下差异不显著。1358、中双11和J22种子中的硫甙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增加。浙双8号种子中的硫甙含量随着播期的推迟而显著降低,降幅达17.65%。迟播条件下中双11和浙双8号种子中的油酸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91和2.24百分点。各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在不同播期处理下差异不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夏播花生濮花36号适宜收获期的探究
    李振华, 董晓月
    2023, 64 (10):  2376-237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80
    摘要 ( 57 )   HTML ( 4 )   PDF(1163KB) ( 235 )  

    本文以夏播花生濮花3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10个不同收获期,探究其在不同收获期下的表现。结果表明,濮花36号的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等随着收获期的延长变化趋势不明显;饱果数随着收获期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9月29日最多,为9.0个,9月29日(不含)以后减少幅度为3.33%~7.78%,差异不显著;秕果数随着收获期的延长呈递减的趋势,在9月29日最少,为2.0个,10月14日与9月29日相比增加幅度仅为10%。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也呈现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百果重在10月4日最大,为189.23 g;百仁重和出仁率在9月29日最大,分别为79.53 g、75.54%。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在9月29日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 376.45 kg·hm-2和4 061.40 kg·hm-2。综合可知,濮花36号的最佳适宜收获期为9月29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低基肥施用比例及增施腐殖酸钾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李丽, 兰春茶, 董树超, 张金峰, 宗春梅, 罗丽菊
    2023, 64 (10):  2380-238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81
    摘要 ( 76 )   HTML ( 3 )   PDF(1177KB) ( 331 )  

    为探索保山烟区合理的施肥方法,从降低基肥比例及增施腐殖酸钾2个方面出发,设置了CK1(当地常规施肥)、CK2(减少基肥比例)、T1(CK1+移栽及追肥时增施腐殖酸钾)、T2(CK1+追肥时增施腐殖酸钾)、T3(CK2+移栽及追肥时增施腐殖酸钾)、T4(CK2+追肥时增施腐殖酸钾)6种处理,研究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K2烟叶外观质量优于CK1,CK1中部烟叶物理特性、感官评吸质量均优于CK2,上部烟叶则相反,2个处理化学成分协调性均较差;T1、T4分别有利于提高中部、上部烟叶物理特性;增施腐殖酸钾对烟叶外观质量及感官评吸质量的改善作用较有限,但T2、T4明显改善了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分别较CK1、CK2提高36.84%、160.87%,从综合品质来看,T2、T4分别较CK1、CK2提升了8.96%、5.97%。综上,降低基肥比例,增加提苗肥,有利于提高烟叶外观质量,改善上部烟叶评吸体验及物理特性,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同时在揭膜培土时浇施腐殖酸钾有利于提高烟叶综合品质,尤其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有较大提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油橄榄引种表现试验研究
    赵强宏, 王贵德, 王惠明
    2023, 64 (10):  2385-23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46
    摘要 ( 64 )   HTML ( 3 )   PDF(1183KB) ( 164 )  

    本研究通过在陇南市西汉水流域成功建设油橄榄园,集成集约化建园技术,并对首次引种的20个油橄榄品种的植物学特征、生长、产量与抗寒性等情况进行测定分析,为陇南市西汉水流域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经济型和生态型油橄榄园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菌根共生在栀子种子萌发以及枝条扦插中的作用
    戴惠明, 郑洁敏, 黄宗贵, 李亚萍, 姜武, 陈家栋
    2023, 64 (10):  2390-239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51
    摘要 ( 128 )   HTML ( 5 )   PDF(2931KB) ( 303 )  

    本研究通过栀子种子和扦插苗接种菌根真菌,研究菌根共生对栀子种子萌发率、出苗率的影响以及对扦插苗成活率、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根共生促进栀子种子萌发和出苗,促进栀子幼苗生长;提高栀子扦插苗成活率,促进扦插苗根系生长;菌根共生提高栀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含量,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由此提出假设,菌根共生对栀子幼苗和扦插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因为栀子中IAA、赤霉素含量和POD、CAT、SOD活性提高,提高栀子代谢水平,促进栀子种子萌发和生长,促进栀子扦插苗生根。本研究为栀子的菌根化育苗工作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3种伴生植物对衰弱杨梅树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
    姜路花, 韩昊, 李岗, 张林, 李斌, 俞浙萍, 吴淑芳, 姜维祥, 任海英
    2023, 64 (10):  2394-23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77
    摘要 ( 95 )   HTML ( 2 )   PDF(1187KB) ( 201 )  

    衰弱病是杨梅产业中的严重病害,为有效防治衰弱病,以3种伴生栽培模式(鱼腥草/病树、艾草/病树、薄荷/病树)为研究对象,以衰弱病树单作系统为对照,探究3种伴生植物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伴生薄荷对衰弱病树各指标改善更佳;伴生薄荷处理后杨梅的叶长、叶宽、单果重以及叶绿素、总糖、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较CK显著增加,果实总酸含量显著减少1.11%;伴生鱼腥草和艾草显著抑制病树梢粗;伴生鱼腥草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果实总酸含量。因此,伴生植物薄荷的种植更有利于衰弱杨梅复壮,提高果实品质,减轻杨梅衰弱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蚕豆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环境效应
    林小兵, 黄天宝, 彭君, 邱祥凤, 何波, 石丽萍, 武琳, 朱德彬
    2023, 64 (10):  2398-24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62
    摘要 ( 119 )   HTML ( 7 )   PDF(3438KB) ( 293 )  

    为了研究蚕豆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征,本研究调查了萍乡市15个有代表性的蚕豆种植园,分析了蚕豆植株及对应土壤样品中镉(Cd)、砷(As)、汞(Hg)、铅(Pb)和铬(Cr)含量,计算了蚕豆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Cr、As、Hg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8、38.03、10.03、0.16和19.10 mg·kg-1,其中Cd高于标准值的1.6倍,超标率为60.00%。Cd在蚕豆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0.60、0.31、0.72、0.05和0.12 mg·kg-1;As在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1.45、0.43、1.75、0.06和0.23 mg·kg-1;Cr在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6.85、2.51、6.67、0.32和0.83 mg·kg-1;Hg在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0.009 4、0.004 1、0.039 2、0.001 5和0.003 7 mg·kg-1;Pb在根系、茎秆、叶片、豆荚和籽粒中分别为3.49、1.53、5.91、0.03和0.60 mg·kg-1;其中籽粒中Cd、Pb均高于标准值,其超标率分别为60.00%和20.00%。总体上,蚕豆不同部位中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系数均表现为叶片>根系>茎秆>籽粒>豆荚,蚕豆对重金属Cd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最大,豆荚-籽粒、茎秆-叶片中重金属转运系数高。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d和碱解氮是影响蚕豆籽粒中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黄瓜壮苗效果的影响
    李舜伟, 王世琛, 王龙, 闫征南, 田英才, 杨延杰
    2023, 64 (10):  2403-240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08
    摘要 ( 89 )   HTML ( 1 )   PDF(6476KB) ( 212 )  

    为探究以黄瓜为代表的短苗龄类蔬菜在浇灌不同浓度营养液后的壮苗效果,采用穴盘育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营养液对黄瓜穴盘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明确应用不同浓度营养液在黄瓜壮苗上的效果。结果表明,相较清水浇灌,施用霍格兰营养液可提高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促进幼苗壮苗的形成。其中,浇灌1/2倍霍格兰营养液后,黄瓜幼苗在壮苗指数、根系活力、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a+b含量等方面显著优于清水对照,较清水对照分别提高了66.67%、162.14%、97.62%和108.37%,同时,也较好地协调了培育壮苗和营养液使用成本之间的关系。因此,浇灌适宜浓度的营养液有利于以黄瓜为代表的短苗龄类蔬菜幼苗的生长,且使用1/2倍营养液进行浇灌,不仅可以促进黄瓜穴盘苗的生长,实现壮苗,还可以降低育苗成本,实现穴盘工厂化育苗的高效优质生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密度对大棚芋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蒋咏梅, 陈红燕, 黄春燕, 殷剑美, 张培通
    2023, 64 (10):  2409-24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431
    摘要 ( 85 )   HTML ( 1 )   PDF(1160KB) ( 218 )  

    近年来大棚种植芋头效益较高,在江苏快速发展。本研究比较了江苏省3个著名地方特色芋头品种,大棚种植下不同密度的产量和品质特征,分析了土壤养分特征,发现太仓新毛芋以低密度种植产量最高,而如皋香堂芋和海门香沙芋则以高密度种植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对各品种生育期和口感均没有影响;生产上肥料使用要注意补充氮、磷、钾和铁的供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种植年限生姜土壤质量变化规律
    唐宁, 吕健飞, 谢奇玕, 胡静, 高娜, 黄晓磊, 陈德, 叶雪珠
    2023, 64 (10):  2413-241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90
    摘要 ( 96 )   HTML ( 4 )   PDF(4897KB) ( 218 )  

    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和生姜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指标、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含量,探索了不同种植年份对土壤微生物和生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长,土壤的质量有下降趋势,pH值降低,电导率和盐分明显增加,土壤的重金属Cu和Zn含量在种植10 a和6 a时较种植2 a显著增加,Ni和As含量在10 a时也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有降低趋势,物种差异显著,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相关,生姜中蛋白质、总糖和微量元素含量无明显变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猕猴桃采摘机器人设计及试验
    王佳虹, 王迪, 叶宏宝, 朱国宏, 晏毓
    2023, 64 (10):  2418-242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73
    摘要 ( 178 )   HTML ( 8 )   PDF(8266KB) ( 183 )  

    针对猕猴桃无损采摘的需求,基于机器视觉相关理论设计了一种主要由履带式底盘、采摘机械臂和末端执行机构这三部分组成的猕猴桃采摘机器人。根据猕猴桃采摘机械特性,设计无损采摘的末端执行机构;通过设计采摘机器人硬件控制系统和软件控制系统,实现猕猴桃准确识别和精准采摘,提高采摘机器人的作业效率。为验证采摘机器人的采摘性能,采用视觉识别和采摘实地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视觉识别准确率可达97.7%,采摘成功率可达85%以上,平均采摘单颗猕猴桃时间为3.01 s,可以满足农业实际生产对采摘机器人的性能要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鲜食蚕豆品种发展现状及趋势
    周瑶, 周恩强, 姚梦楠, 赵娜, 缪亚梅, 魏利斌, 王永强, 王学军
    2023, 64 (10):  2423-24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19
    摘要 ( 108 )   HTML ( 2 )   PDF(1196KB) ( 327 )  

    蚕豆品种是影响蚕豆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育种是提升蚕豆品质、效能的根本途径。随着蚕豆产业不断提升,蚕豆育种受到更多关注。通过育种选育出高品质、高效能的鲜食蚕豆品种可以直接促进鲜食蚕豆产业不断提升、转型升级,了解鲜食蚕豆品种发展现状,分析鲜食蚕豆育种存在问题,研究鲜食蚕豆品种发展趋势,对于辨识和掌握以后鲜食蚕豆育种方向,助力鲜食蚕豆产业更快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熟梨“五化”生态栽培技术模式简析
    黄满顺, 戴美松
    2023, 64 (10):  2429-243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29
    摘要 ( 73 )   HTML ( 2 )   PDF(1170KB) ( 216 )  

    早熟梨是浙江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本文以“品种优良化、土壤活性化、树体独立化、果实优质化、生产安全化”的理念研究提出了早熟梨“五化”生态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早熟梨品质、推动浙江省早熟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栽培模式下叶面喷施丽维红对红美人品质的影响
    胡丽鹏, 曹明奡, 李清良, 赵战马, 张顺昌, 徐继根, 王鹏
    2023, 64 (10):  2434-243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61
    摘要 ( 101 )   HTML ( 9 )   PDF(1177KB) ( 243 )  

    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喷施不同次含大豆水解氨基酸钾肥丽维红对红美人品质的影响,为丽维红在柑橘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红美人杂柑为研究对象,以丽维红为试验材料,选择3种栽培条件下的红美人树体,在红美人转色时喷施1~3次。本实验研究发现,丽维红对3种树势的红美人均有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作用。在果实颜色方面,喷施不同次数丽维红均能改善不同树体的果实外观颜色,均能使果实朝红色方向发展。而对于初结果高接红美人的颜色改变更为显著。初结果高接红美人喷施1~2次有助于提高果实品质,如果该红美人果皮本身比较厚,那么建议转色期喷施1次。而对于实生苗和挂果3年树势中庸高接红美人来说,喷施2次丽维红能显著性改善品质,促进着色,并且不会引起果皮变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17号在海宁市的农艺性状及栽培技术要点
    葛明初, 张古文, 刘娜, 冯志娟, 卜远鹏, 王斌, 龚亚明, 左亚群
    2023, 64 (10):  2438-244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25
    摘要 ( 664 )   HTML ( 7 )   PDF(1157KB) ( 245 )  

    浙农17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早熟菜用春大豆新品种,于2022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2年海宁市引入试种,其成熟期早,商品性好,品质佳,产量高,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等优点,有较好的推广潜力。为促进浙农17号在海宁地区的推广种植,本文对其试种产量表现、农艺性状和品质等进行了介绍,并从基地选择、种子处理、适期播种、杂草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不同调控措施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
    赵韩伟, 纪洪亭, 王士红, 王勇, 曾燕楠, 程润东, 王庆南, 赵荷娟
    2023, 64 (10):  2442-244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03
    摘要 ( 63 )   HTML ( 3 )   PDF(1725KB) ( 161 )  

    为明确水分、磷酸二氢钾和烯效唑对向日葵穴盘苗素质的影响,筛选出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向日葵培育壮苗的适宜调控措施。本试验以观赏兼油用向日葵品种国王的穴盘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W100、W50、W50+KH2PO4、W50+S3307 4种处理。结果表明,与W100相比,W50、W50+KH2PO4和W50+S3307处理使向日葵穴盘苗的壮苗指数和重高比分别增加了18.17%~49.31%和11.36%~54.54%,W50+S3307处理的壮苗指数和重高比最大。与W100相比,W50+S3307处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30.92%,单株叶面积显著降低40.20%,总干重降低13.18%,然而该处理株高显著降低43.76%,其中基部到子叶节高度降低14.47%,子叶节到生长点高度降低76.72%,株高的显著降低使得茎粗/株高显著增加了71.90%,因而导致壮苗指数和重高比分别显著增加49.31%和54.54%,增加了向日葵穴盘苗素质和抗逆性。综上所述,在3种调控措施中W50+S3307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向日葵穴盘苗壮苗指数和重高比,壮苗效果最好。本研究为指导夏季高温高湿条件下向日葵培育壮苗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种三角梅在宁波的观赏性状及耐寒性研究
    王豪, 沈波, 陆云峰, 赵绮, 贾明光, 王建军
    2023, 64 (10):  2447-245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74
    摘要 ( 82 )   HTML ( 3 )   PDF(6530KB) ( 214 )  

    为给宁波市引种栽培和应用推广三角梅提供参考,从福建省引进20个三角梅品种,在宁波分别进行栽培试验和耐寒性试验,观测记录不同品种的形态特征和开花性状,调查不同品种的受冻害情况,测定不同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结果表明,引进的20个品种均能在宁波正常开花,花期为3—12月,其中15个品种观赏价值较高,1个品种基本可以在宁波露地过冬,3个品种在薄膜大棚过冬有冻害,剩余16个品种在宁波露地过冬均有不同程度冻害,但在薄膜大棚栽植无冻害。相对电导率数据分析得出,各品种耐寒性强弱基本与实际观察得到的冻害结果一致。安格斯可作为宁波地区露地栽培的优良花卉进行栽培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罗兰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的研究
    张海梅, 陈道宗, 谭晨
    2023, 64 (10):  2454-24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67
    摘要 ( 72 )   HTML ( 3 )   PDF(2671KB) ( 190 )  

    紫罗兰是一种极具观赏和经济价值的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是紫罗兰分子育种的基础,但常用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法)存在操作繁琐、试剂毒性大等缺点,不利于在大规模育种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建立一种简单、快速、安全的紫罗兰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适合紫罗兰基因组DNA快速提取的方法,约30 min即可获得能够用于PCR反应的DNA。该方法提取时间短、操作步骤简单,是一种简单、安全、高通量和低成本DNA提取方法,为紫罗兰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浙贝母灰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田间生物农药筛选
    何晓婵, 周小军, 龙安琪, 谢海鹏, 李玲, 朱浩, 朱丽燕
    2023, 64 (10):  2458-24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56
    摘要 ( 89 )   HTML ( 2 )   PDF(9831KB) ( 344 )  

    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作为享有盛名的中草药,是有名的“浙八味”中药材之一,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但近年来浙贝母种植基地里各类病害时有发生,其中灰霉病最为常见。为明确浙贝母灰霉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文探索了该病原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在不同的培养温度、光照时间、pH值和碳氮源的条件下,测定了灰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田间采用喷施的方法比较不同药剂处理灰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发现,在光照∶黑暗时间为24L∶0D 下的条件病原菌的生长显著受到抑制,黑暗是影响灰霉病菌生长的关键因素,最适温度为22 ℃,最适pH值为7~9,最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胰蛋白胨。田间试验表明,16%多抗霉素可溶粒剂1 500倍处理、20%丁子香酚水乳剂1 500倍防治效果分别为60.0%、57.8%,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除500 g·L-1异菌脲悬浮剂750倍以外的其他生物农药。本文探索了浙贝母灰霉病病原菌在不同温度、光照、pH值、碳氮源等条件下的菌丝生长情况,初步明确了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出16%多抗霉素可溶粒剂、20%丁子香酚水乳剂两种生物农药作为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的备选药剂,为日后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病害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态制剂对内蒙古番茄根结线虫病作用效果的研究
    高晓静, 张丽霞, 王琦, 史伟, 王乐
    2023, 64 (10):  2464-24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44
    摘要 ( 107 )   HTML ( 8 )   PDF(1339KB) ( 348 )  

    根结线虫病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威胁,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根结线虫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保措施。本研究在日光大棚探究使用防线虫微生态制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防线虫微生态制剂处理组番茄根结指数显著降低,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为60.59%,产量提高27.86%。此外,番茄成熟期光合作用显著提高,长势良好,果实有机酸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番茄口感和商品性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防线虫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害,兼有促生、增产、提高番茄品质的作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提取物对4株水稻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赵鹏, 杨态娇, 张东华, 张学良, 黄朝政, 伍建榕, 刘丽, 闫晓慧
    2023, 64 (10):  2468-247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08
    摘要 ( 104 )   HTML ( 2 )   PDF(6085KB) ( 253 )  

    为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探究水稻恶苗病、稻瘟病、褐变穗病和稻曲病的生物防治方法,以木贼镰孢(Fusarium equiseti)、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oryzae)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实验法对17种植物的23种提取物进行了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生长速率法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 mg·mL-1时,茵陈蒿、牛尾蒿和鱼眼草提取物对木贼镰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率分别为71.66%、63.33%、50.00%;茵陈蒿、香丝草提取物对稻梨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33%、30.83%。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鱼眼草、墨西哥鼠尾草、茵陈蒿提取物对稻绿核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9.68%、45.38%、43.23%;茵陈蒿、牛尾蒿、香丝草提取物对极细链格孢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3.69%、50.60%、45.02%。本研究发现,茵陈蒿、牛尾蒿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为今后开发植物源抑菌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菌剂的茶园抑草效果及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林占军, 汤江武, 陈小龙, 李达, 李清声
    2023, 64 (10):  2474-247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09
    摘要 ( 115 )   HTML ( 2 )   PDF(5583KB) ( 274 )  

    田间除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年递增,除草剂的使用也逐步增加。而生物除草剂的研发与应用既符合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方向,也面向大健康的需求。本研究使用以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等系列微生物发酵所得的菌剂,开展茶园抑草的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抑草效果与草铵膦相当,且施用150和300倍的稀释液于茶园杂草上,对茶叶的生理生化和感官指标无显著影响。该项技术有望推动微生物菌剂在茶园抑草中的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种杀菌剂对赣南脐橙柑橘黑点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李梦媛, 娄伟, 夏长秀, 张油兵, 陈兆星, 严翔
    2023, 64 (10):  2478-248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42
    摘要 ( 98 )   HTML ( 0 )   PDF(1175KB) ( 280 )  

    2014年以来,柑橘黑点病在赣州的发生逐年加重,为筛选出防治黑点病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赣南脐橙柑橘黑点病病原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好,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0.406 0 mg·L-1;10%氟硅唑水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抑菌作用较强,EC50值分别为15.279 0、16.330 3和19.987 4 mg·L-1;其余几种杀菌剂的抑菌作用一般或较差,其中,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的EC50值分别为53.384 9、60.429 8和85.173 3 mg·L-1,60%锰锌·腈菌唑可湿性粉剂和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分别为105.252 1 和133.143 7 mg·L-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余冬冬, 李永军
    2023, 64 (10):  2482-248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18
    摘要 ( 136 )   HTML ( 5 )   PDF(1457KB) ( 387 )  

    本研究以草莓品种越秀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植株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菌剂在草莓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3种常用微生物菌剂和1种化学农药试剂处理,并以清水作为对照,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剂均减轻了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且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处理表现出更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3种微生物菌剂均能提高草莓植株的株高、叶长、叶宽,且效果相当;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根系长度和根系活力均更高;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更高。因此,喷施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可以有效提高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促进草莓植株生长,改善果实品质,在生产中具有应用潜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2022年上半年杭州地区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情况分析
    戚亭, 倪伟红, 任昀涛, 裴华
    2023, 64 (10):  2487-24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88
    摘要 ( 104 )   HTML ( 0 )   PDF(1405KB) ( 276 )  

    为了解杭州市食用农产品安全情况以及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提出监管建议。汇总2022年上半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抽检情况统计表,收集有关食用农产品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上半年杭州市累计抽检食用农产品样品6 918批次,不合格样品270批次,不合格率为3.90%。杭州市食用农产品问题以农药残留超标最为突出,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污染也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且不合格产品主要来自其他市,建议后续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落实农产品源头和流通环节协作溯源管理机制,加强高风险品种的监管。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处理对羊肉冷藏期间色泽稳定性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朱彬, 唐宏刚, 张晋, 赵珂, 陆清萍, 李欢欢
    2023, 64 (10):  2492-249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15
    摘要 ( 91 )   HTML ( 0 )   PDF(3671KB) ( 343 )  

    超声波技术是一种非热物理加工技术,目前应用于羊肉保鲜的研究还较为有限。为探究超声波处理对羊肉的保鲜效果,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超声功率(300、500、700、900 W)对羊后腿肉7 d 4 ℃有氧储藏条件下的色泽、蛋白质氧化、持水力、质构和微生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提高了冷藏期间羊肉的红绿值(a*),500和700 W的超声处理可显著提高羊肉冷藏期间的肌红蛋白含量和氧合肌红蛋白(MbO2)含量,其中700 W超声处理在保持肌红蛋白总量和提高MbO2含量方面效果优于500 W超声处理。500和700 W超声处理可显著减少羊肉冷藏期间蛋白质羰基和蛋白质巯基含量。超声处理可显著提高羊肉冷藏期间的持水力,且持水力随超声功率加大而显著增加。700 W超声处理可显著改善羊肉冷藏期间的质构,在3~7 d,其硬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900 W超声处理可以使羊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乳酸菌数减少,挥发性盐基氮显著降低。本研究为应用超声波技术改善羊肉保鲜品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菇蛋白酶解肽的活性炭脱色工艺优化
    张玉, 陈祥坤, 王君虹, 李雪, 孙素玲, 王伟
    2023, 64 (10):  2499-25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40
    摘要 ( 65 )   HTML ( 0 )   PDF(1579KB) ( 229 )  

    为得到香菇酶解肽的活性炭脱色最佳工艺,以脱色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保持率及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选取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对香菇酶解肽的活性炭脱色最佳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香菇酶解肽的最佳活性炭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5 g·L-1、脱色时间 40 min、脱色温度 50 ℃。在该条件下获得的酶解肽脱色率为80.5%,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保持率为74.1%,挥发性化合物总清除率为90.8%,所得酶解肽具有较好的色泽和风味,可进一步用于食品或保健食品生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工艺下泰上黄茶产品理化成分及感官评价的比较
    刘炜, 唐燕, 郜爱玲, 黄奇, 曾光辉, 康华靖
    2023, 64 (10):  2505-25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76
    摘要 ( 80 )   HTML ( 0 )   PDF(1581KB) ( 323 )  

    为了更好地开发泰顺县茶树群体的变异种——泰上黄品种,探究不同时期与制茶工艺对泰上黄茶理化成分含量及感官评价的影响,通过对比试验将春、秋季茶叶鲜叶以绿茶加工工艺制成扁形、条形、卷曲形3类形制,同时将春、秋季茶鲜叶以黄茶加工工艺制成卷曲形进行对照,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浸出物含量和茶多酚含量以卷曲形秋茶高,游离氨基酸含量以扁形春茶高,咖啡碱含量以卷曲形秋茶高。黄茶与绿茶工艺下的秋季茶样,其理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小。感官评价中春茶明显优于秋茶,且以扁形和卷曲形形制更优。综上,泰上黄茶春季茶感官评价高于秋季茶,并且其品质受到制茶工艺的影响,春茶宜采用绿茶工艺,扁形最佳,秋茶黄茶或绿茶工艺差异较小,宜制成卷曲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微生物发酵前处理的灵芝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吴雨来, 徐甄, 费思瑜, 卢媛, 田可欣, 杨梓豪, 刘赟霄, 刘兵, 李加友
    2023, 64 (10):  2510-25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38
    摘要 ( 118 )   HTML ( 5 )   PDF(1230KB) ( 383 )  

    以经过康宁木霉LZ51(Trichoderma koningii)发酵处理得到的发酵灵芝为原料,总多糖或三萜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浸提过程中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以水为提取剂、用量为10 mL·g-1、100 ℃下浸提3.5 h,总多糖提取率最高,为50.92 mg·g-1;明显高于同批次、同浸提条件下未经过发酵前处理的灵芝总多糖提取率34.02 mg·g-1。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用量为10 mL·g-1,50 ℃下浸提2 h,总三萜提取率为13.06 mg·g-1;明显高于同批次、同浸提条件下未经过发酵前处理的灵芝三萜提取率10.67 mg·g-1。由此可见,微生物发酵前处理可显著提高灵芝总多糖和三萜提取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乌天麻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技术研究
    徐晓强, 俞春英, 江建铭, 舒月文, 孙乙铭
    2023, 64 (10):  2515-25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42
    摘要 ( 137 )   HTML ( 0 )   PDF(1957KB) ( 266 )  

    以乌天麻产地趁鲜切片为材料,构建乌天麻指纹图谱,分别对比不同干燥温度对乌天麻的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巴利森苷A、巴利森苷B、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E等6种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干燥温度对乌天麻指标成分转化和积累影响明显,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天麻素、巴利森苷C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120 ℃干燥处理下含量最高;对羟基苯甲醇及巴利森苷E、B、A含量随着温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对羟基苯甲醇在60 ℃处理下达最大值,巴利森苷E、B、A含量则均在100 ℃处理达最大值。综合考虑,乌天麻产地趁鲜切片用于药材领域较适合的干燥温度为50~60 ℃,此时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达最大值;用于天麻素康养产品研发时干燥温度以90 ℃为宜,既利于天麻素的积累,又可避免焦炭化现象发生。此结果不仅为制定乌天麻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技术规程提供技术支持,也对乌天麻道地产区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向趁鲜切制加工具有借鉴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菊属花茶活性物质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研究
    黎侠, 童健全, 叶立红, 张薇, 郭方其, 付曼曼, 林森洪, 吴超
    2023, 64 (10):  2521-25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60
    摘要 ( 73 )   HTML ( 0 )   PDF(1491KB) ( 231 )  

    对菊属花茶的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法的体外抗氧化还原能力测定, 综合评价菊属6种花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菊属花茶的水提物中金丝皇菊的多糖最高,而雏菊和寿菊的水提物中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在清除ABTS自由基方面, 各种花茶的作用差异并不明显,雏菊和贡菊的作用相对较强,而杭白菊和紫花野菊较弱;在还原力方面, 雏菊和寿菊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初步推测水提物中抗氧化活性与它们含有的活性物质存在相关性。不同菊属花茶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但类型间存在一定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树新品种戚家美铭主要生化成分及与主栽品种的比较研究
    周杨浦甲, 刘国豪, 夏修新, 吴双, 倪穗
    2023, 64 (10):  2525-25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38
    摘要 ( 89 )   HTML ( 1 )   PDF(1751KB) ( 348 )  

    以茶树新品种戚家美铭的鲜叶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并与茶园中主栽的鸠坑、乌牛早与嘉茗1号3个茶树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茶树品种中,戚家美铭品质较优。其咖啡碱含量为0.82%;茶多酚含量为12.10%;茶氨酸含量为2.78%;酚氨比为4.36;叶绿素总量为7.23 mg·g-1;水浸出物含量为34.09%;茶样水分含量为3.40%,适制优质绿茶。研究结果将为戚家美铭新品种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猪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徐翔飞, 黄盼, 崔雪梅, 黄叶娥, 季权安, 韦强, 李科, 宋厚辉, 鲍国连, 刘燕
    2023, 64 (10):  2533-25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52
    摘要 ( 76 )   HTML ( 3 )   PDF(8448KB) ( 356 )  

    本文旨在建立一种针对猪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的特异、高效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根据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保守序列16S rRNA基因为靶基因,应用Primer 3.0 Plus软件设计了2对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优化双重PCR反应体系。结果显示,该双重PCR检测方法能有效扩增出猪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的172和519 bp的特异性片段,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为目标片段;对副猪嗜血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样品检测,对63例呼吸道症状的病猪的鼻拭子和肺脏进行细菌分离,其中10份样品检测出巴氏杆菌,8份样品检测出波氏杆菌,2份为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混合感染,与已报道的PCR检测方法符合率为100%。表明该研究建立的双重PCR体系可为临床猪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及混合感染提供一种灵敏且高效的检测方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饲喂花生秧和中药渣对湖羊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李正秋, 殷雨洋, 郭良勇, 彭彩娥, 李朋, 章琦, 李玉峰, 黄杰
    2023, 64 (10):  2540-25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11
    摘要 ( 107 )   HTML ( 1 )   PDF(1267KB) ( 305 )  

    本研究旨在探究早期补饲花生秧和中药渣对哺乳期湖羊羔羊采食量、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15日龄左右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哺乳期湖羊羔羊24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采用随母哺乳+补饲颗粒料的方式进行饲喂;试验组采用随母哺乳+补饲颗粒料+花生秧和中药渣的方式进行饲喂,预试期为3 d,正试期为45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料重比低于对照组料重比;试验组平均每头羔羊每日的盈利比对照组高1.79元,效益提高46.6%。综上所述,补饲花生秧和中药渣能够提高哺乳期湖羊羔羊采食量和生长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辣椒秸秆粉对獭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皮张质量的影响
    程菊芬, 谢传奇, 徐杏, 周昕, 丁林豪, 周卫东
    2023, 64 (10):  2544-25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95
    摘要 ( 108 )   HTML ( 1 )   PDF(1190KB) ( 304 )  

    本文旨在探讨辣椒秸秆在动物獭兔中的使用,包括其营养价值、添加量和使用方法等方面。选择50日龄美系獭兔160只(公母各80只),分成4组,连续饲喂含0(对照组)、10%(试验Ⅰ组)、20%(试验Ⅱ组)和30%(试验Ⅲ组)的辣椒秸秆粉日粮45 d,测试不同日粮对獭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及皮张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辣椒秸秆对试验兔日均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10%试验组日增重、料重比、腹泻次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降低单位增重成本11.7%;20%试验组各指标值与对照组接近(P>0.05),30%试验组则显著下降(P<0.05)。10%试验组的粗蛋白消化率等指标高于对照组,20%试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基本一致,30%试验组的粗蛋白消化率、粗纤维消化率等指标低于对照组或10%试验组。不同的添加量对试验兔的屠宰性能与生皮质量,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综上所述,辣椒秸秆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的一种替代品,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日粮中添加10%辣椒秸秆粉,对獭兔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健康水平等均有提升作用,降低增重成本,对屠宰性能与毛皮质量无不良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河套灌区不同尺度土壤氮含量的空间异质性分析
    陈振华, 柳丹, 丁枫华, 朱阳春, 曲浩
    2023, 64 (10):  2549-255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12
    摘要 ( 85 )   HTML ( 1 )   PDF(2125KB) ( 205 )  

    农业灌区土壤氮(N)是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其空间异质性在不同尺度下会受气候、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自然因素及灌溉、耕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等人为因素的综合制约。本研究以河套灌区永济灌域的土壤总氮(TN)含量为研究对象,分析2个尺度(L尺度:样点数为36个,采样深度0~<100 cm;M尺度:样点数为125,采样深度0~<20 cm)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林地、荒地)土壤TN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TN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地和农田TN含量显著高于荒地,而不同种植类型的农田(玉米、小麦、向日葵)之间TN含量差异不显著;在M尺度上,灌域土壤TN半方差拟合效果较好,为球型模型,空间相关度为2.64%,远小于标准界限25%,表明随机性远小于结构性变异方差;在L尺度上,0~<20、20~<40 cm土层,半方差拟合为高斯模型,空间相关度分别为23.26%和22.30%,接近25%;40~<100 cm土层,半方差拟合为指数模型,空间自相关度为17.86%,3个土层空间自相关范围分别为240、240和30 m。可见,随着尺度的增加,空间相关性随之增加。2个尺度3层土壤,空间相关度均小于25%,TN在空间上主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土壤母质、气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表层0~<40 cm土壤TN含量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因素干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35年新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驱动力分析
    胡文君, 嵇振青, 冉璇
    2023, 64 (10):  2555-25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10
    摘要 ( 71 )   HTML ( 0 )   PDF(8053KB) ( 163 )  

    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软件,开展近35 a新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估算不同时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新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地探测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性以及揭示其背后驱动力。结果表明:新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上随时间呈增长趋势;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看,四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占比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看,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所增加;新安江流域近35 a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空间分布状况较为一致,空间异质性较强,存在明显的高值区与低值区;新安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驱动是由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等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稻虾种养环境农兽药污染筛查
    黄鸾玉, 蒙源, 江林源, 吴祥庆
    2023, 64 (10):  2564-25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75
    摘要 ( 73 )   HTML ( 0 )   PDF(1346KB) ( 255 )  

    稻虾种养环境农兽药污染直接关系到克氏原螯虾的质量安全,为进一步提升稻虾种养环境监管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本研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2021—2022年广西地区主要稻虾种养环境农兽药污染情况。结果显示:广西地区主要稻虾田中农兽药污染种类繁杂,激素类(HOMs)、三苯甲烷类(TPMs)和大环内酯类(MALs)的检出率最高,分别占样品数总量的16.3%、8.2%和8.2%;有少量环境样品筛查出阿维菌素类(AVMs)、磺胺类(SAs)和四环素了(TCs),检出率分别为3.1%、1.0%和1.0%;HOMs主要检出物质为孕酮(PG),TPMs主要检出物质为结晶紫(CV),MALs主要检出物质为克拉霉素(CLA)、沃尼妙林(VMH)和罗红霉素(RXM),AVMs、SAs和TCs主要检出物质分别为阿维菌素(AZM)、磺胺甲基异噁唑(SMZ)和多西环素(DC)。建议加强稻虾田灌溉用水用肥的监控,加大安全绿色投入品的科研投入,安全使用投入品,推行健康养殖,以提升稻虾种养环境质量及水产品安全,促进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绿色健康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添加不同有机废弃物对餐厨垃圾机器堆肥二次发酵的影响
    李华刚, 解帅帅, 刘铮, 刘欣宇, 张铭轩, 魏芯蕊
    2023, 64 (10):  2569-257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54
    摘要 ( 84 )   HTML ( 1 )   PDF(3524KB) ( 246 )  

    为改良餐厨垃圾机器堆肥的关键理化性质,选用园林废弃物、秸秆、木屑、芦苇与稻壳等5种有机废弃物同餐厨垃圾机器堆肥混合后进行为期35 d的二次发酵,以混合等量餐厨垃圾堆肥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二次发酵过程中,所有处理均存在明显的升温现象,稻壳处理的温度在高温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经过二次发酵的各处理堆肥的全氮含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全磷、全钾含量均呈现了上升的现象。各处理的含水量、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指标均符合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的要求。各处理均对餐厨垃圾机器堆肥中的油脂表现出了较好的降解率,秸秆及稻壳的油脂降解率最大,粗脂肪含量降幅均在60%以上。木屑及稻壳处理堆肥的硫含量最低,均在0.25%以下。芦苇、木屑及稻壳处理的发芽指数符合农业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 525—2021)的要求,其中,发芽指数最高的是稻壳处理,达到85.27%,园林废弃物处理则未达标。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餐厨垃圾机器堆肥进行了二次发酵,认为以稻壳混合餐厨垃圾机器堆肥进行二次发酵对其腐熟度等性质能够起到最明显的改善作用,但35 d的发酵周期难以实现餐厨垃圾机器堆肥的完全腐熟,建议在本研究基础之上继续深入开展利用长周期发酵改良餐厨垃圾机器堆肥性质的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鞭毛主调控因子flhDC调控机制及其在PGPR定殖中的功能
    刘慧, 蓝明明, 邢蕾蕾
    2023, 64 (10):  2575-258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20
    摘要 ( 131 )   HTML ( 6 )   PDF(2845KB) ( 197 )  

    细菌鞭毛结构和组装的高度复杂性要求鞭毛在合成过程中遵循严格的级联调控。flhDC位于级联调控的顶端,是革兰氏阴性菌鞭毛生物合成的主要调节因子。flhDC在调控鞭毛运动以应对外界环境和营养变化的同时也受到全局性调控、群体感应、新陈代谢和环境信号等因素的影响。根际生防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降低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对土壤的污染。能够在植物根部定殖是植物生长促进根际细菌(PGPR)促生的前提,flhDC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革兰氏阴性菌中鞭毛主调控因子flhDC在转录水平、mRNA翻译水平、翻译后水平受到的多重调节,讨论了flhDC在PGPR植物根表定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flhDC调控PGPR运动性,参与PGPR生物膜合成,提高PGPR在植物根表定殖的稳定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的SWOT分析及其动态保护
    黄盛怡, 王斌, 顾兴国
    2023, 64 (10):  2583-258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58
    摘要 ( 75 )   HTML ( 1 )   PDF(1170KB) ( 279 )  

    浙江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系统,蔺草产业更是农民致富、企业盈利、国家创汇的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该系统因其独特的蔺草-水稻轮作模式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4个方面对浙江宁波黄古林蔺草-水稻轮作系统的保护与利用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该系统优势明显、劣势突出、机遇与挑战并存,建议在合理保护和适度利用的基础上,依托国家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家对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视和居民对休闲农业的需求,结合遗产地良好的资源与文化条件,深入发挥蔺草-水稻轮作系统独有的生产、生态和文化优势,将遗产价值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该系统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休闲农业发展、优秀文化传承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究——以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为例
    邓菲菲, 王莉
    2023, 64 (10):  2588-259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56
    摘要 ( 112 )   HTML ( 9 )   PDF(1287KB) ( 295 )  

    在农业文化遗产地组织开展研学旅行,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以及涉农高校耕读教育的落实,而且能够有效推动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学旅行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进行科学的课程开发,但目前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多数缺少理论支持和专业指导。为此,本文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和大中小学的教育需求,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课程定位及总体目标;依据课程开发基本理论和主要模式,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一般模式。在对浙江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的研学旅行资源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欧诗漫珍珠文化研学课程体系评价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旨在为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研学课程开发提供理论和案例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区块链技术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钱帅吉
    2023, 64 (10):  2593-259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36
    摘要 ( 108 )   HTML ( 8 )   PDF(1145KB) ( 233 )  

    为加快推进区块链应用场景向纵深发展,释放区块链技术潜在价值,本文从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与核心技术出发,分析其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其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存在的如监管、人才缺失、技术等制约因素进行总结,旨在为区块链技术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