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Vol. 64 ›› Issue (11): 2795-2800.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45

• 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杀螺剂的环境行为及毒理研究进展

吴欢琪1,2(), 文红2, 王许蜜1,2, 杨孔谈2, 刘连亮1, 王祥云2, 翁佩芳1,*()   

  1. 1.宁波大学 食品与药学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2.农业农村部农药残留检测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 收稿日期:2022-09-06 出版日期:2023-11-11 发布日期:2023-11-22
  • 通讯作者: 翁佩芳(1963—),女,浙江舟山人,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E-mail:wengpf@hotmail.com
  • 作者简介:吴欢琪(1998—),女,安徽宿松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E-mail: 2206244929@qq.com
  • 基金资助:
    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LGN21C140006);“一县一品一策”标准化生产创建(ZJNY2022001-013)

  • Received:2022-09-06 Online:2023-11-11 Published:2023-11-22

摘要:

福寿螺作为外来入侵物种,严重为害水稻、莲藕等多种水生农作物,对我国粮食产量和自然环境安全产生巨大影响,需要进行防治。我国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法联合防治福寿螺,其中化学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显著。目前,在登记有效期内的杀螺剂有杀螺胺及其乙醇胺盐、四聚乙醛等,杀螺剂施用过量对水生生物具有生物毒性和蓄积作用,同时在水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介质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降解。本文综述4种登记有效期内或已禁用杀螺剂的灭螺效果、降解和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以及毒理研究情况,以期为后续杀螺剂的研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福寿螺, 杀螺剂, 环境行为, 环境毒理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