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中来, 曹国军, 谢国强, 李坤, 李三元, 潘世文. 赣北滨湖地区粳稻不同播期生态适应性比较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7): 1328-1330. |
[2] |
马一铭, 邓昆鹏, 窦忠玉, 曲祥春. 播期和密度对春小麦吉春1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5): 993-994. |
[3] |
陈国徽, 余自强, 曹小新, 李泽良, 曹国军, 雷凯, 王斌强, 江满霞, 高冰可. 播期和密度对浔油10号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1): 20-22. |
[4] |
陈思思, 鲁燕君, 顾建强, 孙春光.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临安区现代农林业发展[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9): 1682-1685. |
[5] |
毛智军,叶飞,吴兴,祝师. 播期对直播稻甬优15生长发育、产量和温光利用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8): 1366-1369. |
[6] |
胡哲, 杨红燕, 卢健, 王吴斌, 张英虎. 播期和密度对夏大豆南农47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8): 1406-1407. |
[7] |
冯林, 石庆胜, 陆中华, 马美兰, 厉永强, 姜娟萍, 陈卫良, 毛碧增. 水稻冬闲田栽培元胡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5): 825-828. |
[8] |
李勤, 张选明, 龙德祥, 张秀英, 张增川, 徐海军, 王胜宝, 葛红心. 播期对汉玉9号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3): 367-368. |
[9] |
吕太华, 曹国军, 高冰可, 吴少华, 余荣文, 陈国徽. 播期和密度对赣北地区春马铃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2): 218-219. |
[10] |
戴杨鑫, 唐金玉, 周潮滨, 戴瑜来, 徐旭明, 郑卫东, 冯晓宇. 光明农场荸荠田泥鳅综合种养模式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12): 2171-2173. |
[11] |
施贤波, 金林灿. 早籼稻甬籼409直播栽培播期和播量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12): 2334-2336. |
[12] |
徐祥文, 刘国伟, 任艳云, 李印峰, 高园园, 刘艳芝, 朱丽梅, 王淑霞, 马井玉, 张金科, 王付彬. 不同播期、品种对鲁西南地区独头蒜生产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10): 1821-1824. |
[13] |
安霞, 金关荣, 陈常理, 骆霞虹, 李文略, 李苹芳, 朱关林. 红麻、亚麻和黄麻种子萌发期的耐旱性比较[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1): 49-50. |
[14] |
宋度林, 姚学良, 怀燕, 张慧. 鲜食蚕豆慈蚕1号春化栽培播期和密度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1): 78-79. |
[15] |
钱武, 戴成满, 郑成彧, 林秀秀, 梁全兴, 李飞, 吴景芳, 陈豪杰. 甘蓝型冬油菜在不同地区生育期、品质和产量差异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5): 715-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