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2] 刘海华, 唐春梓, 廖朝林,等. 千层塔的研究概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15):6594-6595. [3] 陈新谦. 新编药物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 [4] 袁经权, 周小雷, 王硕,等. 蛇足石杉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2, 43(2):399-407. [5] 张建明, 谢春明. 石杉碱甲治疗38例重症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分析[J]. 贵州医药, 2016, 40(9):941-943. [6] 王峻, 潘胜利. 千层塔的23种原植物中石杉碱甲含量[J]. 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16):1212-1214. [7] 马小军, 闫志刚, 田夏红,等. 珍稀药源植物蛇足石杉(千层塔)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 20(11):2858-2860. [8] 齐耀寿, 王德立. 蛇足石杉的种群结构和致危因素[J]. 中国现代中药, 2017, 19(1):96-102. [9]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6卷第3册蕨类[J].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0] 吴荭, 庄平, 冯正波,等. 中国蛇足石杉资源调查与评估[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1):59-67. [11] 《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编. 浙江药用植物志[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12] 罗光明, 陈根顺, 赖学文,等. 千层塔的性状及组织显微鉴定[J]. 中药材, 2003, 26(11):783-785. [13] 卢婧玮, 陈沈超, 冯晓燕,等. 蛇足石杉形态解剖学与组织化学定位研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8(4):447-451. [14] 涂冬萍, 马小军, 闫志刚,等. 广西不同居群千层塔孢子的扫描电镜观察[J]. 中药材, 2012, 35(2):199-201. [15] 刘嘉森, 俞超美, 周有作,等. 石杉碱甲和石杉碱乙的化学研究[J]. 化学学报, 1986(10):63-68. [16] 李昂, 刘晨阳, 王子钰,等. 珍稀蕨类植物蛇足石杉药用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 天津农业科学, 2016, 22(8):27-31. [17] 蒋金和, 刘莹, 王利勤,等. 蛇足石杉化学成分的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0(3):59-65. [18] 郑凯凯, 赵圆圆, 袁谱龙,等. 蛇足石杉中非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16, 47(1):15-20. [19] 刘建廷, 黎艳, 严伟. 石杉碱甲提取工艺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 18:298-301. [20] 张卫刚, 侯文洁, 王涛,等. 响应面法设计优化石杉碱甲提取工艺研究[J]. 广东化工, 2013, 40(11):18-20. [21] 郑书岩, 郁春辉, 沈征武. 石杉碱甲的合成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3, 33(11):2261-2270. [22] TUDHOPE S R, BELLAMY J A, BALL A, et al. Development of a large-scale synthetic route to manufacture (-)-huperzine A[J]. 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12, 16(4):635-642. [23] WHITE J D, LI Y, KIM J, et al. A novel synthesis of (-)-huperzine A via tandem intramolecular aza-Prins cyclization-cyclobutane fragmentation[J]. Organic Letters, 2013, 15(4):882. [24] 何煦昌, 于更立, 白东鲁. 老年痴呆症药物石杉碱甲类似物研究VI.(-)-14-去甲基石杉碱甲的不对称全合成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J]. 药学学报, 2003, 38(5):346-349. [25] 韩文霞, 李伟泽, 李小峰,等.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产石杉碱甲含量检测及真菌的鉴定[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6, 43(6):1112-1116. [26] 沈晓霞, 俞旭平. 千层塔茎尖组织培养灭菌方法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2, 27(6):458-459. [27] 汪学军, 闵长莉, 刘文博,等.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动态分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8):4511-4513. [28] 刘江海, 马英姿, 张家玲,等. 蛇足石杉侧芽的发生与培养研究[J]. 中草药, 2016, 47(17):3103-3108. [29] 李晓君, 杨雪飞, 朱皖南,等. 蛇足石杉茎尖组织培养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 16(5):387-390. [30] 骆冰洁, 姚茂君, 曹德华. 蛇足石杉芽胞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7(1):64-68. [31] 韦景枫, 陶文丞, 钟漫,等. 千层塔孢子萌发研究初报[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5):9-10. [32] 包日双, 尹培培, 郭斌,等. 蛇足石杉原叶体的培养及孢子体的诱导[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 48(4):393-396. [33] 盛束军, 徐建中, 王志安,等. 千层塔扦插繁殖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0, 16(5):268-269. [34] 龙华, 李菁, 李鹂,等. 蛇足石杉扦插及芽胞繁殖研究[J]. 中药材, 2014, 37(7):1115-1121. [35] 覃大吉, 杨永康, 向极钎,等. 千层塔NFT扦插育苗技术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1):18-21. [36] 韦荣昌, 闫志刚, 马小军,等. 蛇足石杉种植关键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10):222-223. [37] 王德立, 齐耀东, 冯锦东. 海南蛇足石杉天然居群结构与生境因子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42(10):1241-1244. [38] 哀建国, 张一奇.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蛇足石杉生境群落学特征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05, 25(4):14-17. [39] 李沛玲, 黄朝表, 郭水良,等. 浙江及邻近地区蛇足石杉依存环境的初步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5, 13(3):211-216. [40] 马英姿, 张慧, 宋荣,等. 高温胁迫对蛇足石杉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草药, 2013, 44(2):224-228. [41] 王志安, 徐建中, 俞旭平,等. 生态环境因子对千层塔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15):1814-1816. [42] 覃大吉, 杨永康, 向极钎,等. 野生千层塔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7(4):452-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