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8, Vol. 59 ›› Issue (7): 1277-1279.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80761

• 资源与环境 • 上一篇    下一篇

神木凉水井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的影响

尹海静1, 曹飞1, 邵景安1, 2, *   

  1. 1.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0047;
    2.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7
  • 收稿日期:2018-05-16 出版日期:2018-07-11
  • 通讯作者: 邵景安(1976—),男,安徽亳州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研究工作,E-mail:shao_ja2003@sohu.com
  • 作者简介:尹海静(1994—),女,重庆潼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与生态过程研究工作,E-mail:2550604976@qq.com。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41161140352);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YKCI6006)

  • Received:2018-05-16 Online:2018-07-11

摘要: 对2005、2010和2015年凉水井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和人机交互处理,获取3期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外加调研数据、统计数据,借助单一、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基于GIS技术计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煤矿开采对生态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凉水井矿区2005—2010、2010—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水域、草地面积均呈减小格局,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分别由起初的0.578、0.287 hm2增加到0.984、0.725 hm2。2005—2010年,工矿仓储用地的单一动态度最大,达到141.11%;2010—2015年,水域的单一动态度最大,达到93.66%。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经历了先有序后无序状态演变的格局,煤矿开采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5.14万元。

关键词: 煤矿开采,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