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9, Vol. 60 ›› Issue (3): 425-426.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90325

• 食品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叶温监测的龙井茶机制过程关键控制点的识别

葛贻韬1, 盛林锋1, 高珑瀚1, 朱钰薇1, 唐德松1, 梁慧玲1,*, 黄海涛2,*   

  1. 1.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1300;
    2.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4
  • 收稿日期:2018-10-25 出版日期:2019-03-11
  • 通讯作者: 梁慧玲(1979—),女,浙江新昌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茶叶品质形成机理研究工作,E-mail:hlliang@zafu.edu.cn;黄海涛(1981—)男,湖北随州人,高级农艺师,大学本科,从事茶树育种与栽培工作,E-mail: hthuang309@hotmail.com
  • 作者简介:葛贻韬(1992—),男,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茶叶品质形成机理,E-mail:499913373@qq.com。
  • 基金资助:
    杭州市农业与社会发展科研主动设计项目(20172015A03); 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

  • Received:2018-10-25 Online:2019-03-11

摘要: 叶温的变化影响着茶叶内含物的热化学转化,决定着茶叶色泽、香气和滋味的形成。本研究利用K型热电偶监测龙井茶炒制过程中叶温及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茶叶炒制过程中叶温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茶叶下锅炒制3 min,温度从40 ℃快速上升至58 ℃;第二阶段,时长6 min,温度持续缓慢上升至70 ℃;第三阶段,时长2 min,温度快速上升至80 ℃。2)叶片含水量与叶温变化相反,变化曲线呈反向S型,可分为平台期(50 ℃以内,含水量下降缓慢)、快速失水期(50~70 ℃,含水量急剧下降)和缓慢失水期(70 ℃以上,含水量降速随温度的上升而变缓)3个阶段。3)快速失水期为茶叶塑形关键点,缓慢失水期可以作为干燥适度的关键控制点。

关键词: 龙井茶机制, K型热电偶监测, 叶温变化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