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东平, 王荣. 马铃薯微型薯不同生产方法的优缺点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3(2):57-58. [2] 阎国龙. 对发展我国马铃薯种业的思考[J]. 种子科技, 2002,20(4):201-202. [3] 何学功, 于光军, 常桂先. 我国马铃薯种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J]. 中国种业, 2013(2):9-13. [4] 龙国, 张绍荣, 梅艳. 马铃薯脱毒种薯大小与产量关系研究初报[J]. 种子, 2008, 27(8):99-101. [5] 齐连芬, 冯五平, 卢天啸, 等. 冀中南地区马铃薯种薯大小对商品薯产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 2011, 25(1):20-22. [6] 吴列洪, 沈升法, 李兵, 等. 一种脱毒马铃薯小种薯的快速高效繁育方法: 中国, 101356879B[P].2010-08-18. [7] 郭华春. 微型种薯大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种子, 2004, 23(7):69-70. [8] 胡榜文, 何安平, 金先宏. 马铃薯脱毒种薯大小与产量关系[J]. 中国马铃薯, 2004, 18(3):155-156. [9] 门福义, 刘梦芸. 马铃薯高产群体穴茎数与产量的形成[J]. 中国马铃薯杂志, 1992, 6(2):92-94. [10] 蒋丽英. 马铃薯“中薯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 201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