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伟明.早熟甘薯:浙薯2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1(1):10. [2] 吴列洪,沈升法,李兵,等.迷你型甘薯浙薯132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8(4):447-448. [3] 季志仙,成灿土,王忠明,等.早熟迷你甘薯新品种心香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8(12):34-36. [4] 刘伟明,吴列宏,沈升法.甘薯新品种浙薯132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J].长江蔬菜,2012(10):23-24. [5] 刘伟明,季志仙.甘薯心香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观察[J].浙江农业科学,2012(2):151-152. [6] 刘伟明,吴列洪,沈升法,等.甘薯浙紫薯1号早收栽培的特征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25-26,29. [7] 刘也楠,何贤彪,刘伟明.浙紫薯3号的特征特性观察试验[J].蔬菜,2018(11):11-14. [8] 刘伟明. 甘薯新品种浙薯132早收栽培扦插密度与施肥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2-243. [9] 刘伟明,季志仙,成灿土,等.早收情况下甘薯新品种心香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5):1786-1787. [10] 李兵,吴列洪,沈升法.早熟多抗紫心甘薯浙紫薯1号的选育和应用[J].种子,2014,33(2):107-109. [11] 刘伟明,吴列洪,沈升法.早收栽培下甘薯浙紫薯1号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J].浙江农业科学,2012(5):631-633. [12] 秦银,杨章胜,彭昌梅,等.浙紫薯1号红薯在湖南龙山种植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36(10):118. [13] 林昌午. 浙紫薯1号鲜食紫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