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莫世江, 张鹏飞, 丁卫红. 毕节市倒天河水库水质分析[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2): 71-73. [2] 李秋娟, 李仰征, 王芳, 等. 七星关区倒天河不同河段冬季水质污染状况及原因分析[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2(5): 38-41. [3] 孙柔鑫, 王彦国, 连光山, 等. 海南岛西北沿岸海域浮游桡足类的分布及群落特征[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3): 320-328. [4] 王彦国, 林景宏, 王春光, 等. 春季福建北部海域浙闽沿岸流消亡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及其分布[J]. 环境科学, 2012, 33(6): 1839-1845. [5] 曾嘉维, 王学锋, 吕少梁, 等. 北部湾冬、夏季浮游桡足类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环境适应性[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6, 36(6): 59-64. [6] 金相灿.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M].2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7] 章宗涉, 黄祥飞. 淡水浮游生物研究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研究组. 中国动物志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淡水桡足类[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9] 徐潇峰, 朱丽岩, 徐风风, 等. 乳山湾及邻近海域桡足类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的初步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4(4): 54-63. [10] 张才学, 龚玉艳, 王学锋, 等. 湛江港湾浮游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和影响因素[J]. 生态学报, 2011, 31(23): 7086-7096. [11] 陈椽, 龙胜兴, 任启飞, 等. 亚热带喀斯特水库桡足类和枝角类动物群落季节变化: 以贵州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为例[J]. 中国岩溶, 2010, 29(1): 55-61. [12] 沈韫芬,章宗涉,龚循矩,等.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4-137. [13] SPATHARIS S, ROELKE D L, DIMITRAKOPOULOS P G, et al.Analyzing the (mis)behavior of Shannon index in eutrophication studies using field and simulated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1, 11(2): 697-703. [14] 李莹, 林秋奇, 韩博平. 三座南亚热带大型水库敞水区桡足类群落结构比较[J]. 生态科学, 2010, 29(1): 22-29. [15] 杜秀宁, 王云龙, 陈涛, 等. 象山港浮游动物桡足类群落季节变化[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10): 2756-2763. [16] 高原, 赖子尼, 曾艳艺, 等. 珠江三角洲河网桡足类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中国水产科学, 2015, 22(2): 302-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