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东, 李永庚, 余松烈, 等. 高产小麦营养器官临时贮存物质积运及其对粒重的贡献[J]. 作物学报, 2003, 29(1): 31-36. [2] 徐恒永, 赵君实. 高产小麦的冠层光合能力及不同器官的贡献[J].作物学报, 1995(21): 204-209. [3] 朱德群. 冬小麦主茎旗叶光合性状的相关性[J].作物学报, 1982, 8(3): 199-204. [4] 高松洁, 王文静, 陈时良. 不同源库型小麦品种生理特点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00, 15(1): 17-21. [5] 李跃建, 朱华忠, 武玲, 等.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源库变化的反应[J]. 麦类作物学报, 2002, 22(3): 38-41. [6] 贺明荣, 王振林, 曹鸿鸣. 源库关系改变对小麦灌浆期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1998, 18(4): 555-560. [7] 刘万代, 尹钧, 王化岑, 等. 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对剪叶的反应[J].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4): 24-27. [8] 刘万代, 尹钧, 李磊.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光合速率及单茎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27(2): 318-322. [9] 陈朝儒, 奚亚军, 王竹林, 等. 冬小麦持绿和灌浆特征及其抗早衰特性评价[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4): 715-723. [10] 马少康, 赵广才, 常旭虹, 等. 不同水、氮处理对济麦20产量和蛋白质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0, 24(4): 815-820. [11] 王文静, 高松洁, 梁月丽, 等.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灌浆期碳氮代谢特点及其与源库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 2003, 18(2): 2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