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兰, 宁保明, 杨腊虎, 等. 热分析技术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J]. 中国新药杂志, 2014, 23(15): 1734-1737. [2] 孙雪妹, 林锦明, 张磊. 虎杖及其伪品博落回根的差热分析法鉴别[J]. 中成药, 2008, 30(10): 1572-1573. [3] 林锦明, 郑汉臣, 秦路平, 等. 金丝桃属药用植物的差热分析鉴别[J]. 中药材, 2002, 25(7): 474-475. [4] 殷学毅. 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的热分析区分鉴定[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2): 39-41. [5] 李建涛, 张倩, 宋春霞, 等. 热重/差热分析法鉴别中药昆布的研究[J].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9(2): 95-97. [6] 孙昭倩, 郭庆梅, 马艳, 等. 热分析法在中药研究中应用进展[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19(1): 108-110. [7] 李建涛, 王琪, 于雪妮, 等. 差热分析在药品食品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人参研究, 2017, 29(5): 46-48. [8] 图雅, 苏日娜, 白鸽, 等. 王不留行及混淆品的鉴别分析[J]. 北方药学, 2012, 9(3): 11. [9] 张宏宇, 杨九艳, 刘军, 等. 王不留行及其伪品的凝胶电泳鉴别[J]. 内蒙古中医药, 2000, 19(1): 45. [10] 马双姣, 周建国, 金钺, 等. 王不留行种子的ITS2序列分子鉴定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 18(1): 29-34. [11] 李海滨, 李春日, 张志星. 中药鉴别方法探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5): 41-42. [12] 杨丽, 李旻, 李雪莲, 等. 差热分析法在中药鉴别中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 25(7): 1707-1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