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章金明, 林文彩, 吕要斌, 等. 不同类型诱捕器对斜纹夜蛾雄蛾的诱捕效果比较[J]. 浙江农业科学, 2008(4):475-477.
|
[2] |
王方晓, 程新胜. 合肥地区斜纹夜蛾群体动态及三种诱捕器诱蛾效果比较[J]. 上海农业学报, 2010, 26(4):152-154.
|
[3] |
桑松, 王政, 齐江卫, 等. 斜纹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J]. 环境昆虫学报, 2013, 35(6):808-814.
|
[4] |
张显勇, 高惠姗, 江敏华, 等.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13):188-191.
|
[5] |
胡壮壮, 师毅, 李拥虎, 等. 不同聚集信息素诱芯及诱捕器对大豆田间点蜂缘蝽诱捕效果研究[J]. 大豆科学, 2020, 39(2):288-296.
|
[6] |
余清, 赵进龙, 周艳华. 2种诱捕器不同高度诱集烟草夜蛾的效果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24):9954-9956.
|
[7] |
陈海燕, 林珠凤, 秦双, 等. 5种斜纹夜蛾性诱剂大田诱捕效果比较[J]. 蔬菜, 2015(7):21-24.
|
[8] |
肖留斌, 柏立新, 刘艳青, 等. 几种因素对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效果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10, 37(4):365-369.
|
[9] |
崔巍, 郑永利, 姚士桐, 等. 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J]. 昆虫知识, 2009, 46(1):97-101.
|
[10] |
袁红银, 王学平, 吴小兵, 等. 斜纹夜蛾发生盛期及防效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20(6):187-188,191.
|
[11] |
姚士桐, 郑永利, 程勤海, 等. 斜纹夜蛾成虫田间种群消长动态及预测模型[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3):304-307.
|
[12] |
蒋建忠, 何吉, 袁联国, 等. 性诱导和黑光灯在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测报上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上海农业学报, 2009, 25(4):140-142.
|
[13] |
黄志琼. 葡萄园应用性诱剂诱捕斜纹夜蛾效果试验[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4):458-461.
|
[14] |
吴华新, 郑永利, 韩敏晖, 等. 大面积应用性信息素诱捕甘蓝斜纹夜蛾及田间控害效果[J]. 植物保护, 2011, 37(1):138-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