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梁引库. 药用植物黄精研究现状[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1):81-82.
|
[2] |
陈宇, 周芸湄, 李丹, 等. 黄精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21(1) :240-244.
|
[3] |
杨德, 薛淑静, 卢琪, 等. 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产品开发[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21):5-9.
|
[4] |
范佐旺, 柯晓燕, 陈靓雯, 等. 多花黄精的药理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20, 37(5):119-126.
|
[5] |
任洪民, 邓亚羚, 张金莲, 等. 药用黄精炮制的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 45(17):4163-4182.
|
[6] |
杨紫玉, 杨科, 朱晓新, 等. 黄精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及产业发展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0(7):853-859.
|
[7] |
傅如海. 黄精药膳配方精选[J]. 东方药膳, 2007(9):42-43.
|
[8] |
龚军. 黄精与玉米间作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D]. 贵阳:贵州大学, 2008.
|
[9] |
任贵军. 辽西地区小叶朴苗圃间作黄精技术[J]. 乡村科技, 2020(7):94-95.
|
[10] |
尚虎山, 刘伟江, 李亚杰, 等. 漳县多花黄精与山茶树间作技术[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23):70-71.
|
[11] |
袁名安, 孔向军, 陈玉华, 等. 不同种植密度甜玉米与黄精套种栽培研究[J]. 园艺与种苗, 2012(12):3-5.
|
[12] |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306.
|
[13] |
刘晓钰. 种植密度对黄精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
[14] |
刘红跃. 栽培密度对毛竹林下仿野生栽培多花黄精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林业勘察设计, 2020(3):32-35.
|
[15] |
董娟娥, 梁宗锁. 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量影响因素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04, 24(10):1979-1983.
|
[16] |
杜丹丹, 于雪莹, 季倩茹, 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杜仲生物量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49(4):169-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