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进帅, 黄翠红, 王慧, 等. 水稻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18):108-113.
|
[2] |
郭俊红, 李民, 向臻, 等. 水稻新品种宛粳096的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11):93-96.
|
[3] |
王平, 白玉路, 王闵霞, 等. 花香A系列杂交水稻组合产量及米质性状相关及通径分析[J]. 中国稻米, 2017, 23(1):81-85.
|
[4] |
王怀昕, 王玮, 刘杰, 等. 近10年国家水稻区试遵义点产量及农艺性状分析[J]. 种子, 2015, 34(5):92-95.
|
[5] |
黄敬雄. 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产量性状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 2014, 32(4):24-27.
|
[6] |
徐淑英, 左生力, 彭玉林, 等. 福龙S2所配组合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5):17-18.
|
[7] |
李树杏, 向关伦, 杨占烈, 等. 杂交水稻‘协优385’主要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8):15-19.
|
[8] |
刘定友, 王志. 水稻新组合绵2优838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 2006, 19(5):977-979.
|
[9] |
姜萍, 甘雨, 涂敏, 等. 杂交水稻新品种民优93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 2014, 42(6):20-23.
|
[10] |
梁桂华. 优质稻新组合内6优7075的产量构成因素相关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21(8):140-142.
|
[11] |
甘涛, 陈大超. 水稻产量与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研究[J]. 南方农业, 2008, 2(5):17-20.
|
[12] |
靳丽, 雷仲明, 黄少飞, 等. 内6优7075在将乐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 2020, 38(4):42-45.
|
[13] |
程建平, 熊佑能, 费震江, 等. 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08, 47(4):382-384.
|
[14] |
全瑞兰, 鲁伟林, 霍二伟, 等. 杂交水稻广两优916产量性状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 2020, 26(6):30-34,38.
|
[15] |
李洪亮, 孙玉友, 侯国强, 等. 寒地粳稻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的关系[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39(3):10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