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成, 冯中朝, 肖唐华, 等. 我国油菜产业发展现状、潜力及对策[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41(4): 485-489.
|
[2] |
张哲, 殷艳, 刘芳, 等. 我国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8, 40(5): 618-623.
|
[3] |
李延莉, 江建霞, 蒋美艳, 等. 上海油菜薹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 长江蔬菜, 2020(14): 32-34.
|
[4] |
田军, 朱传霞, 胡金荣, 等. 湖南省油菜薹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 长江蔬菜, 2020(2): 24-28.
|
[5] |
谷守宽, 陈松柏, 詹林庆, 等. 油蔬两用油菜关键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 南方农业, 2021, 15(10): 36-40.
|
[6] |
高建芹, 邹玉国, 龙卫华, 等. 江苏菜油兼用油菜栽培要点[J]. 长江蔬菜, 2020(20): 31-32.
|
[7] |
任韵, 朱建方, 林宝刚, 等. 浙江省油菜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长江蔬菜, 2021(4): 32-34.
|
[8] |
林宝刚, 任韵, 柳寒, 等. 不同生态区对油菜薹营养品质的影响及摘薹后产量表现[J]. 核农学报, 2020, 34(9): 2071-2079.
|
[9] |
黄颖, 吴婷, 曹伟伟, 等.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油菜薹营养与感官品质评价[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17): 253-258.
|
[10] |
鲁剑巍, 鲁君明, 任涛, 等. 油菜收获菜薹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增收效果[J]. 长江蔬菜, 2019(14): 36-37.
|
[11] |
黄芳, 毛亚勋, 芦峰, 等. 直播油菜不同摘薹高度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 2019(2): 26-29.
|
[12] |
王志荣, 李成军, 许娟, 等. 采薹时间对菜油兼用型油菜中油杂19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20(24): 33-36.
|
[13] |
王志强, 缪建群, 刘英, 等. 长江中游双季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28(11): 1703-1714.
|
[14] |
陈友德, 赵杨, 高杜娟, 等. 稻油不同轮作模式对农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 41(10): 4701-4710.
|
[15] |
孙晓敏, 陈乔, 谌国鹏, 等. 采薹次数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品种汉油6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21(6): 30-32.
|
[16] |
孙芳, 刘晓霞, 李逢喜, 等. 采摘方式对薹油两用新品种油苔928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9(11): 35-37.
|
[17] |
梁晓梅, 吴玉兵, 马朝芝, 等. 不同播期和定植方式下狮山菜薹产薹特性及菜用品质分析[J]. 长江蔬菜, 2019(22): 29-33.
|
[18] |
李孟良, 郑琳, 杨安中, 等. 播期、密度对“双低油菜”菜苔营养成分及菜籽产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 2008, 17(3): 137-141.
|
[19] |
薛高尚, 田军, 罗晓玲, 等. 不同播期对油苔929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21(14): 27-29.
|
[20] |
王燕, 王国槐. 不同因素对油菜菜薹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30): 9497-9498, 9544.
|
[21] |
林宝刚, 怀燕, 李志平, 等. 施氮量和采收时期对油蔬两用型油菜菜薹维生素合成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20, 34(12): 2813-2822.
|
[22] |
黎兰献, 程鹏飞, 赵伟伟, 等. 优质油菜中油112“油蔬两用”试验结果简报[J]. 作物杂志, 2015(4): 166-168.
|
[23] |
董国云, 谢春凤, 向琼, 等. 适宜油蔬两用机械化栽培的油菜品种筛选试验[J]. 长江蔬菜, 2021(8): 27-29.
|
[24] |
胡茂龙, 戚存扣, 浦惠明, 等. 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效应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5): 100-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