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BELOKOBYLSKIJ S A, ZALDIVAR-RIVERÓN A, QUICKE D L J. Phylogeny of the Genera of the parasitic wasps subfamily Doryctinae (Hymenoptera: Braconida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evidence[J].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04, 142(3): 369-404.
|
[2] |
吴佳教, 梁帆, 梁广勤. 实蝇类重要害虫鉴定图册[M].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
|
[3] |
刘慎思, 张桂芬, 万方浩. 基于mtDNA COI基因的离腹寡毛实蝇属常见种DNA条形码识别和系统发育分析[J]. 昆虫学报, 2014, 57(3): 343-355.
|
[4] |
梁广勤, 梁帆, 赵菊鹏, 等. 中国实蝇检疫研究概况[J]. 环境昆虫学报, 2008, 30(4): 361-369.
|
[5] |
张小亚, 陈国庆, 孟幼青, 等. 台州果蔬混栽橘园用性诱剂监测实蝇种群动态及效果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 2011, 52(6): 1368-1370.
|
[6] |
陈涵. 应用ME和GF-120防治橘小实蝇的研究[D]. 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 2008.
|
[7] |
邝平, 李钊, 汤家红, 等. 几种橘小实蝇诱杀产品田间比较试验[J].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47(1): 44-45.
|
[8] |
王艳俏, 何春玲, 崔灿, 等. 金华市金东区橘小实蝇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及成效[J]. 基层农技推广, 2020, 8(10): 91-93.
|
[9] |
阿不都拉·艾克拜尔, 阿不都瓦哈·艾再孜, 阿地力·沙塔尔, 等. 枣实蝇对不同色差黄色黏虫板的趋性研究[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0(4): 283-287.
|
[10] |
薛皇娃, 吴伟坚. 瓜实蝇对虚拟波长下不同颜色的趋性[J]. 昆虫学报, 2013, 56(2): 161-166.
|
[11] |
汪燕琴, 孟幼青, 施祖华. 不同种类黄色粘板诱集柑橘小实蝇的效果[J]. 浙江柑橘, 2011, 28(3): 23-25.
|
[12] |
李月红, 何陆芳, 叶良松, 等. 柑橘小实蝇成虫对不同色板的趋性差异[J]. 浙江柑橘, 2010, 27(4): 24-25.
|
[13] |
戴建青, 韩诗畴, 李军, 等. 黄板加信息素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田间诱集作用[J]. 南方农业学报, 2013, 44(3): 422-425.
|
[14] |
付佑胜, 赵桂东, 潘建平, 等. 橘小实蝇引诱物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9): 1919-1921.
|
[15] |
刘坤付, 周琼, 谭敏, 等. 岳麓山周边地区实蝇发生动态监测[J]. 环境昆虫学报, 2012, 34(4): 420-424.
|
[16] |
周庆贤, 梁帆, 梁广勤, 等. 应用光波技术诱捕橘小实蝇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 35(3): 62-63, 76.
|
[17] |
李月红, 张小亚, 孟幼青. “好黏”等不同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杀作用分析[J]. 中国南方果树, 2011, 40(4): 49-50.
|
[18] |
孙太华. 4种黄色黏虫板对灌阳雪梨园果实蝇诱捕试验[J]. 广西植保, 2017, 30(3): 38-39.
|
[19] |
匡石滋, 田世尧, 曾杨, 等. 黄板诱杀技术在防治橘小实蝇成虫中的应用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 36(10): 105-106.
|
[20] |
李月红, 黄子洪, 孟幼青. 好黏色板对柑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 53(5): 707-708.
|
[21] |
龚碧涯, 刘慧, 向敏, 等. 悬挂方式对实蝇黏虫板诱杀橘小实蝇和天敌效果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 2019, 48(4): 17-20.
|
[22] |
陈汉杰, 张金勇, 涂洪涛, 等. 苹果、梨园悬挂黄色粘板诱虫的生态效应[J]. 果树学报, 2012, 29(1): 86-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