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钗, 应珊婷, 顾兴国.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助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以浙江省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 2022, 34(10): 2310-2318.
|
[2]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1.
|
[3] |
陈茜. 农业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与转化[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 12(3): 133-140.
|
[4] |
闵庆文, 骆世明, 曹幸穗, 等. 农业文化遗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39(5): 856-868.
|
[5] |
刘培林, 钱滔, 黄先海, 等. 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 管理世界, 2021, 37(8): 117-129.
|
[6] |
孙业红, 武文杰, 宋雨新.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研究[J]. 西北民族研究, 2022(2): 133-142.
|
[7] |
吴合显, 罗康隆.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价值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 28(9): 1305-1313.
|
[8] |
黄巨永.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乡村振兴的当代价值[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6): 1356-1358.
|
[9] |
苏明明, 王梦晗, 余景娟, 等. 遗产旅游对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福祉的影响:以哈尼梯田为例[J]. 资源科学, 2023, 45(2): 375-387.
|
[10] |
刘黎明. 论农村学校教育对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义和途径:基于教育生态的视角[J]. 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6(2): 106-109.
|
[11] |
杨晓, 焦雯珺, 闵庆文, 等. 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结构的影响: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39(5): 885-893.
|
[12] |
谭凯炎, 闵庆文. 稻作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发展的气候适宜性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2, 38(12): 1501-1507.
|
[13] |
郑瑞强, 郭如良.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1, 20(6): 780-788.
|
[14] |
朱生东, 何玉荣.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 农业考古, 2012(5): 36-40.
|
[15] |
张灿强, 龙文军. 活态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助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J].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 4(11): 30-33.
|
[16] |
谭伟文, 文礼章. 农业文化遗产对现代食品安全保障功能的研究:以湖南芷江稻鸭共生系统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 2012, 31(4): 9-12.
|
[17] |
王萧萧. 径山茶宴: 一脉茶香传千年[J]. 中国食品工业, 2022(5): 79-81.
|
[18] |
熊辉, 沈昕. 加强茶类非遗传承保护促进茶文化高质量发展[J]. 农业考古, 2023(2): 175-180.
|
[19] |
李欢, 杨亦扬. 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茶文化旅游的休闲农业发展策略[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16): 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