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柏林,陈书强,董丹,等.水稻株型性状与稻曲病发病程度关系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42-46. [2] ZHOU Y L, XU J L, XIE X W, et al.Effects of maturity group of cultivar, pathogen amount and sowing date on the severity of rice false smut in the field[J].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 2010, 37(2):97-103. [3] 伍水炎. 畜禽稻曲菌毒素中毒调查与防治报告[J].中兽医学杂志,2004(5):20-22. [4] 刘年喜,王金辉,刘二明,等.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调查测报因子研究[J].植物保护,2010,36(4):145-147. [5] 杨丽敏,陈莉,许娟,等. 稻曲病产量损失估计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2,39(3):474-477. [6] 施辰子,郭玉人,陆保平,等.水稻稻曲病分级标准及导致产量损失的初步测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3,21(2):151-155. [7] 黎菊,陆强,严引芬. 8个水稻稻曲病药剂防治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2021,2023. [8] 唐启义. DPS数据处理系统[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9] 唐春生,高家樟,曹国平,等. 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应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6(2):122-125. [10] 高俊,奚本贵,吴永方,等. 稻曲病产量损失测定及经济阈值初探[J]. 江苏农业科学,2001(3):36-38. [11]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