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丽, 樊艳丽, 卢柏山, 等. 果蔬型甜玉米新品种京科甜191的选育[J]. 中国蔬菜, 2018,356(10):82-84.
|
[2] |
黄建初, 李崇高, 韩明, 等. 我国甜玉米保鲜加工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40(20):10609-10611.
|
[3] |
张振良, 黄小兰, 薛林,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甜糯玉米新组合育种潜力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 2019,31(2):19-25.
|
[4] |
潘天遵, 高聚林, 苏治军, 等.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玉米杂交组合农艺性状综合评价[J]. 北方农业学报, 2016, 44(4):1-8.
|
[5] |
褚能明, 柯剑鸿, 袁亮.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分析[J]. 核农学报, 2017,31(11):2175-2185.
|
[6] |
和凤美, 朱永平, 朱芮, 等. 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及鲜穗产量的主成分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30(18):79-83.
|
[7] |
税红霞, 蒋晓芳, 王秀全, 等. 甜玉米水溶性总糖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耕作与栽培, 2016,36(1):5-7.
|
[8] |
赵文明, 陈艳萍, 孟庆长, 等. 鲜食糯玉米品质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0,26(4):48-51.
|
[9] |
高惠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10] |
宋雪皎, 马兴林, 关义新, 等. 影响糯玉米鲜食品质因素的研究[J]. 玉米科学, 2005,14(1):115-118.
|
[11] |
刘翔宇, 刘祖昕, 加帕尔, 等. 基于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分析的甜高粱品种综合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 2016,53(1):99-107.
|
[12] |
王俊花, 邵林生, 闫建宾, 等. 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和食用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 2016,20(5):78-81.
|
[13] |
董海合, 李凤华, 张旭, 等. 主成分分析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玉米科学, 2005,14(3):2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