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代夫, 李强, 曹清河, 等.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28(5): 969-973.
|
[2] |
王欣, 李强, 曹清河, 等. 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54(3): 483-492.
|
[3] |
王庆南, 赵荷娟, 程润东, 等. 菜用甘薯台农71的分枝发生规律及其应用[J].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34(6): 84-85, 206.
|
[4] |
甘学德, 黄洁. 菜用型甘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 2009, 29(9): 29-33, 45.
|
[5] |
望宇洪, 杨新笋, 姚国新, 等. 菜用甘薯的特征特性与研究现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10): 2028-2030.
|
[6] |
曹清河, 刘义峰, 李强, 等. 菜用甘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国蔬菜, 2007(10): 41-43.
|
[7] |
王庆南, 戎新祥, 赵荷娟, 等. 菜用甘薯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 南京农专学报, 2003, 19(1): 20-23.
|
[8] |
欧行奇, 任秀娟, 杨国堂. 甘薯茎尖与常见蔬菜的营养成分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7(5): 630-633.
|
[9] |
赵永光, 杜连起. 不同采摘期甘薯茎尖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VC含量分析[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6(9): 4-7.
|
[10] |
黄婷, 梁清干, 陈艳丽, 等. 海南夏秋季10个菜用甘薯品种比较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 9-15.
|
[11] |
赵波, 张青, 张晓宇, 等. 茎尖菜用甘薯品种产量及品质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1, 26(1): 1-3.
|
[12] |
杜连起, 赵永光, 李润丰. 甘薯茎尖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6): 99-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