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忠义, 董晓彤. 梨的营养与药用功效[J]. 云南林业, 1997, 18(2): 25-26.
|
[2] |
刘金哲, 刘杏访, 郑丽锦. 梨树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河北林业科技, 2013(1): 70-72.
|
[3] |
殷留成, 张建设, 于德科. 套袋黄冠梨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控技术[J]. 果农之友, 2020(9): 43-44.
|
[4] |
赵玲, 李慧娟. 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 河北果树, 2012(2): 21-22.
|
[5] |
康新爱, 陈红艳, 郭拥军, 等. 三种梨食叶害虫的综合防治[J]. 现代园艺, 2014(15): 129-130.
|
[6] |
王建忠, 吴限鑫, 郭春景. 我国草莓农药登记情况及残留限量要求[J]. 中国果树, 2020(4): 124-127, 133.
|
[7] |
徐汉虹. 杀虫植物与植物性杀虫剂[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
[8] |
付颖, 王常波, 叶非. 我国苦参碱农药研究应用概况[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5, 26(12): 30-33.
|
[9] |
郝佳, 吴志凤, 邱晓鹏,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苦参碱在小白菜及土壤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J]. 农药学学报, 2016, 18(3): 367-372.
|
[10] |
马志卿, 豆敏详, 姚满, 等. 苦参碱的水解动态及其在自然水体中的降解特性[J]. 农药学学报, 2017, 19(3): 347-354.
|
[11] |
吴文君, 胡兆农, 姬志勤, 等. 中国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1.
|
[12] |
袁静, 吕良忠, 丛斌, 等. 苦参生物碱杀虫生物活性测定[J]. 农药, 2004, 43(6): 284-287.
|
[13] |
吴传万, 杜小凤, 王伟中, 等. 苦豆子总碱防治菜青虫及对蔬菜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05, 17(3): 37-41.
|
[14] |
文兆明, 韦静峰, 彭有兵, 等. 几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茶小绿叶蝉效果比较试验[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1): 379-383.
|
[15] |
蔡国祥, 孙永军.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部分桑园害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J]. 蚕业科学, 2011, 37(3): 538-543.
|
[16] |
孙扬, 徐应明, 秦冬梅, 等. 苦参碱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检测方法及其残留动态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4): 686-691.
|
[17] |
向章敏, 商胜华, 蔡凯, 等. 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法测定烟草中的苦参碱及消解动态研究[J]. 农药学学报, 2012, 14(2): 198-202.
|
[18] |
潘康标, 黄彧, 程朴, 等. 苦参碱在甘蓝中的残留及安全使用评价[J]. 世界农药, 2010, 32(6): 43-45.
|
[19]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农业农村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2763—2021[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