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静松. 流动的种子: 现代育种技术对农业遗传资源权利关系的重塑[J]. 社会学研究, 2024, 39(5): 45-67.
|
[2] |
张宗文, 刘旭. 作物种质资源产权保护制度探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3, 24(1): 22-31.
|
[3] |
董银果, 张琳琛, 王悦.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植物育种创新的协同演化: 基于历史回顾和文献综述视角[J]. 中国科技论坛, 2022(3): 91-100.
|
[4] |
尹成杰. 农业跨国公司与农业国际化的双重影响[J].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3): 4-10, 110.
|
[5] |
刘旭霞, 胡小伟. 我国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权利保护分析[J]. 江淮论坛, 2009(6): 111-116.
|
[6] |
陈轩禹, 李哲. 知识产权视角下遗传资源保护探析[J]. 兵团党校学报, 2019(1): 94-100.
|
[7] |
张海燕. 遗传资源权权利主体的分析: 基于遗传资源权复合式权利主体的构想[J]. 政治与法律, 2011(2): 91-98.
|
[8] |
万志前, 张文斐. 论参与式植物育种中的农民权利及惠益分享[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0(4): 46-53.
|
[9] |
张炳生, 乔宜梦. 论粮农植物遗传资源开源保护困境与出路[J]. 法治研究, 2020(3): 97-105.
|
[10] |
赵青. 生物育种企业与农民合作模式的效益评估与优化[J].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22(15): 5198-5203.
|
[11] |
胡小伟. 农业遗传资源权的生成及其体系构建[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98-104, 153.
|
[12] |
陈杨. ITPGRFA中传统知识的农民权利保护模式研究[J]. 求索, 2017(4): 63-67.
|
[13] |
万志前, 张文斐. 知识产权视角下农民品种保护的规范构造[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 148-155, 182-183.
|
[14] |
曹可亮, 杜群. 植物品种权与农民权利的协调: 植物遗传资源知识产权制度的重大关切[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5(5): 17-23.
|
[15] |
邹天才, 李媛媛, 洪江, 等. 贵州稀有濒危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J]. 广西植物, 2021, 41(10): 1699-1717.
|
[16] |
李玲玲, 邓紫元. 粮食安全视域下种业知识产权惠益分享机制的实现路径[J]. 种子, 2024, 43(11): 139-146,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