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威.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2] 刘锐,魏益民,邢亚楠,等.小麦淀粉与面条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5):1058-1063. [3] 何一哲,雷小刚,张成东,等.富铁锌彩粒小麦营养品质与开发利用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4):672-677. [4] 李川,姚小华,王开良,等.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性状指标简化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4):696-700. [5] 张力.S P S S 13.0 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6] 陈建成,庞新生.统计数据分析理论与方法[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7] 邓维斌,唐兴艳,胡大权,等.SPSS 19.0(中文版)统计分析实用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8] 樊保国,李月梅,李登科,等.鲜食枣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2):79-82. [9] 吕中显,赵铭钦,刘国顺,等.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在烤烟化学品质分类评价中的应用[J]. 河南农业科学,2010(11):31-35. [10] 李勇发,左小清,杨芳,等. 基于FCM聚类及其改进的遥感图像分割算法[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3):518-520. [11] 陈华萍,魏育明,郑有良,等.四川省的小麦地方品种品质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6,7(1):89-94. [12] 刘爱峰,程敦公,李豪圣,等.近年来山东省主要父本小麦育种材料的品质特性[J]. 山东农业科学,2010(5):15-20. [13] 黄承彦,迟斌,曲辉英,等.山东省小麦品种品质状况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4(2):12-15. [14] 田纪春. 优质小麦[M]. 济南:山东科技出版,1995.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NY/T 967—2006,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 [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16] 马艳明,范玉顶 李斯深,等.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2):133-138. [17] 刘艳玲,田纪春.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影响面包烘烤的回归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04(2):16-19. [18] 陈四龙,李玉荣,程增书,等.花生品种系生物学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花生学报,2007,36(2):28-34. [19] 陶爱芬,祁键民,林培青,等.红麻优异种质产量和品质性状主成分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9):2859-2867. [20] 孙彩铃,曲辉英,吕建华,等.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山东省区试小麦品种(系)品质的综合评价[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4):545-551,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