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世媛,王维,陈建军. 烟草早花生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3):144-147. [2] 孙俊佳,朴世领,陈爽. 烟草早花发生原因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3,35(2):173-177. [3] 左天觉. 烟草的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 [4] 王剑,沈学婷,张莉,等. 不同留杈部位和追肥次数对早花烤烟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3):56-60. [5] 兰金隆,蓝周焕,赖荣泉,等. 不同打顶时期和驳枝方法对烤烟上部叶可用性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2):265-271. [6] 胡亚杰,韦建玉,程传策,等. 不同打顶留杈方法对早花烟株产量和质量性状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2(5):35-42. [7] 罗定棋,何余勇,张永辉,等. 不同留杈部位对高海拔地区烤烟早花处理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0):88-90. [8] 韩富根,李浩亮,韩锦峰,等. 不同留杈部位对烤烟性状及质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40(4):350-354. [9] 宋朝鹏,徐成龙,宫长荣,等. 烘烤过程中烤烟不同类型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卷烟氨释放量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4(7):132-136. [10] 董洪旭,李小兰,奚家勤,等. 不同香型产区烤烟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分析[J].烟草科技,2017,50(3):15-22. [11] 孙晓伟,赵铭钦,翟欣,等. 不同海拔烤烟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感官质量关系[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5):1912-1918. [12] 邓国宾,曾晓鹰,薛红芬,等. 烤烟游离氨基酸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5):14-23. [13] 邹琦.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4] 白宝璋. 植物生理学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5]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