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建康, 张英. 上海地区香樟黄化病综合防治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06(2): 100, 90. [2] 曾巧如, 彭莉霞. 园林植物香樟树综合防治、复壮技术初探[J]. 现代园艺, 2011(08X): 57. [3] 阮晓峰. 上海市香樟黄化成因与环境影响研究[D]. 上海: 复旦大学, 2009. [4] 刘海星. 不同黄化程度香樟的叶片生理生化特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5] 许文娟. 香樟生理黄化的治理措施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14. [6] 张鑫. 樟树黄化病致病机理、危害性及复绿技术研究[D]. 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 2007. [7] 倪华敏. 浦东公路香樟黄化病的发生与防治[J]. 绿色科技, 2015(2): 60-61. [8] 杨海君, 谭周进, 肖启明, 等. 假单胞菌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3): 158-160. [9] 严婉荣, 赵廷昌, 肖彤斌, 等. 生防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3, 32(4): 533-539. [10] 岳东霞, 张要武. 番茄根际促生菌-假单胞菌的生防作用[J]. 华北农学报, 2009, 24(5): 210-213. [11] 王娜, 武坤毅, 崔浪军, 等. 溶杆菌属细菌鉴定及生防机制概况[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3(5): 174-182. [12] 姬广海, 魏兰芳, 吴亚鹏. 一种新型生防细菌菌株13-1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09, 36(7): 974-980. [13] 易龙, 张亚, 廖晓兰, 等. 链霉菌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 42(3): 91-95. [14] 毛良居, 毛赫. 链霉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1): 145-147. [15] 马云艳, 徐万里, 唐光木, 等. 生防链霉菌配施棉秆炭对连作棉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 25(3): 400-409. [16] 陈雯, 欧阳立明, 孔沛筠, 等. 胡杨根际细菌提高木本植物对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26(9): 2811-2816. [17] 单世平, 郭照辉, 张德元, 等. 贪铜菌6-5双组分信号系统czcR2-czcS2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36): 148-154. [18] 胡杰, 何晓红, 李大平, 等. 鞘氨醇单胞菌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 13(3): 431-437. [19] 周德平, 夏颖, 韩如日, 等. 三株菲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03, 23(1): 124-128. [20] 张杰, 刘永生, 孟玲, 等. 多环芳烃降解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10): 1783-1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