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仙红,张思聪,庄乾营,等. 不同栽培模式下韭菜迟眼蕈蚊诱集方法比较[J]. 植物保护,2016,42(1):243-248. [2] 周方圆,王钲,赵海鹏,等. 粘虫板对葱地种蝇成虫的诱杀效果[J]. 植物保护,2012,38(3):172-175. [3] 党志红,董建臻,高占林,等. 不同种植方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危害规律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4):65-68. [4] 袁永达,洪晓月,王冬生,等. 上海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与防治[J]. 上海农业学报,2006,22(3):43-46. [5] 史彩华,杨玉婷,韩昊霖,等.北京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及越夏越冬场所调查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16,53(6):1174-1183. [6] 胡霞,白义川,徐维红,等. 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及其与温度的关系[J]. 生物技术进展,2016,6(2):113-118. [7] 梅增霞,吴青君,张友军,等. 韭菜迟眼蕈蚊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种群生命表[J]. 昆虫学报,2004,47(2):219-222. [8] 周仙红,曹雪,沈一凡,等. 营养物质和水分对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繁殖和寿命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16,53(6):1205-1210. [9] 陈忠其,陆永祥,罗建宇. 韭菜迟眼蕈蚊在慈溪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初报[J]. 浙江农业科学,2006(增刊):252-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