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8, Vol. 59 ›› Issue (4): 588-589.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80422

• 植保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栽培模式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规律

沈群超, 蒋开杰, 吴华新   

  1. 慈溪市农业监测中心,浙江 慈溪 315300
  • 收稿日期:2018-01-25 出版日期:2018-04-11
  • 作者简介:沈群超(1980—),高级农艺师,农业推广硕士,从事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E-mail:show1980@163.com。

  • Received:2018-01-25 Online:2018-04-11

摘要: 针对韭菜标准大棚、小拱棚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利用黄板诱杀技术,研究宁波地区迟眼蕈蚊成虫在韭菜不同栽培模式中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标准大棚中韭菜迟眼蕈蚊1年发生5代,小拱棚和露地栽培模式中1年发生4代;标准大棚中越冬代高峰期为3月中旬,小拱棚和露地栽培中为4月中下旬;全年韭菜迟眼蕈蚊的发生高峰在春季,时间为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夏季不发生,秋季发生高峰为10月中下旬;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关键防治期春季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秋季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栽培模式, 种群动态, 韭菜, 韭蛆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