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峰, 王桥, 王文杰, 等. 内蒙古森林草原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 资源科学, 2006, 28(3): 52-58. [2] 尹占娥, 许世远. 上海浦东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30. [3] 秦丽杰, 张郁, 许红梅, 等.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前郭县为例[J]. 地理科学, 2002, 6(4): 508-512. [4] 王莉, 卫海燕, 凤鹏, 等. 基于遥感影像的西安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26(7): 589-592. [5] 杨凯, 曾永年, 历华. 湘西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张家界市永定区为例[J].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27(6): 178-183. [6] 唐亚平. 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 2013, 33(3): 301-305. [7] 匡文慧. 陕西省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驱动机制分析:基于遥感信息与文献集成研究[J]. 资源科学, 2011, 33(8): 1621-1629. [8] ROZENSTEIN O, KARNIELI A.Comparison of methods for land-use classification incorporat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nputs[J]. Applied Geography, 2011, 31(2): 533-544. [9] 杨利民, 刘华平, 徐异凡, 等. 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J]. 国土资源导刊, 2016, 13(2): 45-49. [10] 李润林. 2001—2010年张掖市甘州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28(6): 109-113. [11] 肖玖军, 邢丹, 谢元贵, 等. 喀斯特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变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 贵州科学, 2016 (3): 46-52. [12] 陈效逑, 王恒. 1982—2003年内蒙古植被带和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 2009, 64(1): 84-94. [13] 吴秋敏, 吕恒. 江苏省近3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9, 11(5): 670-676. [14] 李莹, 黄岁樑. 滦河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J]. 生态学杂志, 2016, 35(7): 1970-1980. [15] 李俊. 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设计[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21): 170. [16] 杨绮丽, 何政伟. 2000—2013年甘肃敦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冰川冻土, 2016, 38(2): 558-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