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聚龙.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7:10-13. [2] 邓聚龙. 农业系统灰色理论与方法[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39-74. [3] 杨婷婷,崔金凤,吴文革,等.21个杂交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29(3):1-5. [4] 谭可菲, 刘传增, 马波, 等. 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北方水稻, 2015, 45(5): 22-23,60. [5] 王映红, 董昀, 程兰兰, 等. 新麦系列新品种(系)灰色关联度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4, 46(2): 32-35. [6] 刘素贞, 陈刚. 强筋小麦产量与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9): 207-209. [7] 王英杰, 庄艳, 刘树才. 辽春系列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 2013(1): 13-16. [8] 刘辉. 超高产小麦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7(4): 87-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