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建, 赵会娟, 刘焱序, 等. 区域水安全格局构建: 研究进展及概念框架[J]. 生态学报, 2016, 36(11): 3137-3145. [2] 俞孔坚, 王思思, 李迪华, 等. 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及城市增长预景[J]. 生态学报, 2009, 29(3): 1189-1204. [3] 尹婧博, 李红, 王冬艳, 等. 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格局研究: 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 35(1): 38-44. [4] 李宗杰, 田青, 宋玲玲, 等. 基于水土保持的甘肃省生态安全评价[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5): 1420-1426. [5] 李杨帆, 林静玉, 孙翔. 城市区域生态风险预警方法及其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调控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 2017, 36(3): 485-494. [6] 严立冬, 岳德军, 孟慧君. 城市化进程中的水生态安全问题探讨[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1): 57-62. [7] 张满满, 于鲁冀, 张慧, 等. 基于PSR模型的河南省水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J]. 生态科学, 2017, 36(5): 49-54. [8] 尹文涛. 沿海低地城市岸线利用的水生态安全影响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东莞市人民政府.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7: 14. [9] 王森. 徐州市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18. [10] 司惠超. 基于GIS的县域生态敏感性分析与评价: 以安徽省全椒县为例[J]. 规划师, 2015, 31(S2): 263-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