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0, Vol. 61 ›› Issue (1): 101-103.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133

• 植保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基于智能测报的沈阳市亚洲玉米螟监测

王忠燕1, 李中珊1, 董环2, 程敬丽1, 杜永均1, 赵金浩1,*   

  1. 1.浙江大学农药与环境毒理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作物病虫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9;
    2.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 收稿日期:2019-10-28 出版日期:2020-01-11
  • 通讯作者: 赵金浩(1973—),男,浙江东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农药化学生物学与应用化学研究工作,E-mail:jinhaozhao@zju.edu.cn。
  • 作者简介:王忠燕(1993—),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化学生态学,E-mail:21816192@zju.edu.cn。
  •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201805,2017YFD0201000)

  • Received:2019-10-28 Online:2020-01-11

摘要: 亚洲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对其发生高峰期的预测是防治中的关键环节。通过田间试验,利用昆虫性诱智能测报系统在2017年和2018年对沈阳市的玉米螟成虫进行了监测,旨在探明沈阳市玉米螟成虫发生高峰期。试验结果表明,2017年和2018年,玉米螟成虫各有3个发生高峰期。其中,第1个和第2个发生高峰期两年相同,分别为6月中旬和8月上旬;第3个玉米螟发生高峰期2017年和2018年虽略有不同(分别为8月下旬和9月中旬),但总体符合玉米螟发生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性信息素技术的智能测报系统能较好地反映害虫发生时间规律。可根据监测所得玉米螟发生高峰期,结合各地区实际温度和玉米螟发育所需有效积温,预测出下代玉米螟发生高峰期,为下代玉米螟防治措施、防治时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沈阳市, 发生高峰期, 智能测报系统, 科学用药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