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道付, 何勇清, 陈奕浪, 吴应齐, 姚理武, 余久华, 陈吴伟. 海拔对陇藜1号藜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9): 1705-1706. |
[2] |
张菁, 王德全. 不同秸秆还田对茄子农艺性状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9): 1746-1749. |
[3] |
孙佳秀, 夏鹏国, 梁宗锁. 荷叶的药理功效及功能食品开发[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9): 1874-1881. |
[4] |
陈奕浪, 范道付, 吴应齐, 吴俊, 应国华. 播期对藜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8): 1492-1496. |
[5] |
肖欢喜, 陶开战, 陈志俭, 吴勤俭, 潘王杰, 刘森, 周光, 刘永安. 茗岙稻鱼共生系统特、优水稻品种的引进及鉴定[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3): 503-504. |
[6] |
王德权, 古明光, 高政绪, 席元肖, 王毅, 王大海, 王玉华, 刘春菊, 方敏, 杜传印. 蚯蚓肥对烤烟农艺性状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3): 527-529. |
[7] |
常蕾, 蒋莹, 谢吉先, 常庆涛. 密度对若叶大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2): 263-267. |
[8] |
陈奕浪, 范道付, 吴应齐, 何勇清, 吴俊, 姚理武, 余久华, 陈吴伟. 播期与地力对藜麦品种红藜农艺性状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10): 1935-1937. |
[9] |
周婧琪, 陈磊, 田薇. 野菊多糖诱抗剂对玄参白绢病的防效[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10): 2027-2029. |
[10] |
张智, 杨建利, 任军荣, 王小军, 王周礼, 姚雪雁, 王京宏, 曹永红. 黄淮流域油菜机械化种植的行距配置与密度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 2021, 62(1): 50-54. |
[11] |
周琪, 侯小亮, 张作法, 吕国英. 不同配方对白玉菇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8): 1556-1557. |
[12] |
张炯, 严斌, 高营, 薛晨晨, 陈新, 袁星星. 蚕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6): 1109-1114. |
[13] |
高园园, 刘国伟, 张成刚, 李印峰, 朱哲, 谭贺, 任艳云, 张龙平. 鳞芽朝向播种方式对大蒜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5): 945-946. |
[14] |
胡卫珍, 孔德栋, 袁钰, 冯晓晓. 不同种源铁皮石斛主要农艺性状与多糖的相关性[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5): 974-975. |
[15] |
窦士树, 马海涛, 朱红彩, 王玲燕, 张素平, 李军利, 郑秋道. 河南省夏大豆新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20, 61(12): 2535-2538. |